锐评 | 冒牌货“Labubu”影响了啥?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9 17:15

最近,泡泡玛特旗下的人气玩具“Labubu”,火得不得了。火到啥程度?国内供不应求,海外开始抢购。真可以说是“一Bu难求”。

搞出个东西,大家不喜欢,让人愁;太喜欢,也让人愁。正品买不到,假货就来“填空”了。以至于有网友调侃,以为买的是“Labubu”,到手才发现是“Lafufu”。你说让人烦不烦?

假货有多猖狂?看最近的两组数据:

港珠澳大桥海关,一天之内,查获三批、两万多件仿冒的“Labubu”;

首都机场海关,在旅检渠道,查获8805件侵权的“Labubu”玩偶和相关卡片、包装盒。

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再到“Labubu”,凭借优秀文化创意,中国原创潮玩IP正在全球展现其广泛影响力和市场潜力。有数据显示,中国潮玩的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00亿元。相关政策的推动,也为国货“潮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IP)品牌,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预计,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1101亿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设计者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优秀成果,一旦被不法者以“拿来主义”进行假冒牟利,势必会极大打击“创新”“创造”的动力和热情,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全面优化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机制,全方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的保障,是给真干事、干实事的经营主体撑腰,也是“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必要一环。2024年,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行政执法持续加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等领域行政违法案件4.4万件,涉案金额11.29亿元,移送司法机关1311件;司法保护务实开展,检察机关批捕假冒伪劣商品犯罪15197人,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9.41万件,进一步彰显了法治的力量。

此外,关于“一Bu难求”,品牌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们正在加大产能,尽最大努力,把整个生产流程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的措施,“及时跟进”,挺好;“未雨绸缪”,或许更好。

来源: 中国市场监管报  
编辑: 贺子桓   审核: 张译文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