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鹦鹉给孩子拔牙引热议 专家:警惕鹦鹉热感染风险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13 08:42

“养了这么久,才知道你有这个手艺。” 最近,一位短视频博主让鹦鹉给孩子拔牙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画面中,她将鹦鹉凑近孩子嘴边,鹦鹉精准咬住牙齿轻轻晃动两下,牙齿便脱落了。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调侃:“鹦鹉拔错牙怎么办?”不过,也有网友提出担忧:“太不卫生,有感染风险吧?”

鹦鹉拔牙真的靠谱吗?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徐祥涛指出,这种拔牙方式暗藏疾病传染风险,最典型的就是“鹦鹉热”。其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该病症最初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被发现,因而得名“鹦鹉热”,但实际上它可感染超400种鸟类,包括家禽、野鸟和观赏鸟。“鹦鹉热”潜伏期通常为5~14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45天。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寒战、咳嗽等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严重者甚至可能并发肺炎。

此外,鹦鹉作为禽类,可能携带来源不明的细菌和病毒。拔牙时,鹦鹉的喙与孩子口腔密切接触,牙齿脱落时的出血情况会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

拔牙是一项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的医疗行为。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马岭强调,用鹦鹉拔牙的做法完全不可取,这纯属玩笑,背后隐藏诸多风险。

从专业角度来看,儿童乳牙替换时牙根吸收并不均匀,鹦鹉拔牙无法保证牙齿完整拔除,很可能仅拔掉牙冠,留下牙根或残片,最终仍需到医院进行专业处理。同时,鹦鹉无法准确分辨目标牙齿,可能拔错牙,损伤健康牙齿,还可能因动作失控咬伤孩子的牙龈或面部。

马岭提醒,儿童在6~12周岁换牙期,应尽量让牙齿自然脱落。“如今孩子吃软食较多,牙床发育不太理想,恒牙位置容易错位,可能出现乳牙滞留形成‘双排牙’的情况。” 专家强调,若孩子出现乳牙滞留、双排牙等问题,家长务必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以保障孩子牙齿健康发育,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何祥辅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