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镇宅避邪薅老虎毛?“作妖”游客为啥屡禁不止!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10 08:37

近日,辽宁大连,狮虎园有游客隔着铁网偷拽老虎毛,说是镇宅避邪,引发热议。

视频显示,多名游客通过铁网缝隙强行薅取老虎毛发,有人宣称将其带回家中用于镇宅避邪。这种行为不仅对动物造成干扰,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对此,狮虎园工作人员回应记者采访称:“怎么可能不制止,一直在说,就警告,还能怎么处理,游客至上,也不可能时时看着,一回身看这边的时候那边就伸手了,就看个人素质了。”

有网友建议,“外面装个玻璃挡一下吧”“有隐患”。

还有网友呼吁,薅虎毛辟邪太荒唐,文明游园记心上!”

曾发生过多起类似不文明现象

商拍人员多次拿石子砸天鹅

2025年5月4日,有网友称,在新疆赛里木湖景区天鹅乐水景点处,有商拍人员持续拿石子砸天鹅,不让天鹅睡觉。

客服人员表示,景区内有监控,如查实,会对砸天鹅的人进行处理,如拉入景区黑名单,不允许此人进入景区等。

抓海鸥塞进塑料瓶

2023年1月,云南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海埂大坝,有网友拍到

一对父母带着孩子用瓶子强行抓海鸥。

西山区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执法大队对涉事男孩监护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游客徒手拔孔雀羽毛

2021年,某景区一身穿白衣的女游客悄悄走到孔雀身后,迅速抓住了一只孔雀的羽毛,并用力将其拽下。

随后,该女子将羽毛递给了身边的孩子。据景区工作人员称,即便当场发现,也只能制止,无法处罚,“作为景区来讲,没有执法权,我们只能制止她这种行为。”

游客伤害动物担责吗?

如果游客的行为对动物造成了伤害,又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呢?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法学专家指出,景区内的动物们是供所有游客观赏的,而不文明的行为是违背公共秩序的,属于违法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随便去侵害动物园里面的财产,(动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要赔偿,这是民事责任。在一个公共场合,在一个大家都能进入的公共区域里面,从事这样的一个违法行为,这本身也是治安处罚法的管理范围,严重的话可能要受到警告、拘留、罚款等相关的行政处罚措施。动物分为好多种类别,一方面是野生动物保护法为基础,有一些珍贵动物、濒危动物,对这些动物的伤害,有的严重会致死,最严重会上升到刑事责任。

此前,央广网发布“看丹观察” :《游客“作妖”行为:有人砸天鹅,有人刻字……景区“黑名单”该出手了!》文中提出,呼吁游客自律是必要的,但更需要他律念出“紧箍咒”。比如,完善警示标识,加强巡逻,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制止不文明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屡教不改者纳入惩戒名单,提高其违规成本等。总之,人不能成为风景里的“污染源”。

央广网综合央视新闻、锦观新闻、网友评论等

来源: 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何祥辅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