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价飞涨难挡参与热情 羽毛球会变成“贵族运动”吗?
2025-05-14 15:21
“球又没了。”一个激烈回合下来,郭圆圆走到场边想换个球,却发现球桶已经见了底。“五一”假期,初中体育教师郭圆圆和朋友相约到球馆打羽毛球。临走时,她把“淘汰”的十几个球收集起来,“现在球那么贵,可不能随便扔,拿回去还能给学生练球用。”
说到羽毛球“贵”,爱打球的人都深有体会。从去年起,羽毛球价格一路飙升,几乎一两个月就会涨一轮,已远超正常物价上涨速度。今年初,有球友对近一年羽毛球的涨幅进行了测算,发现其涨价趋势甚至“猛”过黄金。“羽毛球要变成贵族运动了。”“月薪两万打不起羽毛球了。”“羽毛球简直变成理财产品了。”社交平台上,不少球友怨声载道。
需求量激增,鹅毛鸭毛不够用
小明在某互联网“大厂”从事研发工作,是一名羽毛球“发烧友”,基本每天都会利用午休时间在公司的场地打一会,周末有空还要去球馆打几个小时。她粗略算了算,现在自己一个月光买球就要几百块钱,“这还是没买好的。”
“涨得太夸张了,尤其从去年开始,有点离谱。”羽毛球通常论桶卖,一桶12个。小明回忆说,2019年自己买的威克多训练球50元一桶,一颗球大概4元多,现在同款球差不多要10元一只。对于普通水平爱好者来说,打一个小时双打,消耗3至4只球不在话下。即便大家均摊,“挑费”还是有点高。
“像我这样天天打,以前用大品牌的高级球,现在只能变相‘降级’,花同样的钱,但只能买训练球。更便宜的球就没法用了,完全飞不了。”小明叹口气说,好球往往飞行轨迹好、稳定性强,也更容易打出精彩的球,但相对更不耐打,“像尤尼克斯、威克多、李宁、亚狮龙这种名牌,我们已经不怎么买了。之前尤尼克斯120元一桶的比赛球,现在已经涨到200多元一桶。一颗球就要20元,你说怎么打?只能偶尔奢侈一把,买一桶。”
羽毛球价格究竟为何“疯涨”?这不是生产和销售企业的“锅”,而是产业链上游供需失衡所致。根据各大厂商发布的调价公告来看,“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是主要原因。简而言之: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毛却不够用了。
羽毛球的价格波动是从去年初开始逐步“失常”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去年发布的一项全民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中国羽毛球的参与人数高达2.5亿,已是全民健身“第一大运动”。而制作羽毛球所需的鹅毛和鸭毛却不会因此增加。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统计,近几年,我国商品肉鸭和商品鹅的出栏量略有下降,可提供制作羽毛球的羽毛自然也随之减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原材料供应量跟不上,加之坊间传闻有商家嗅到商机囤积毛片,导致了羽毛球的价格水涨船高。
对此,北京市羽毛球协会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主任周志辉直言,这是纯粹的市场现象,生产和销售企业没什么好办法,政府层面也不好调控。“随行就市嘛,其实羽毛球一直在涨价,只不过从去年开始涨得更频繁、幅度更大。”周志辉说,“禽类养殖主要是为了供肉,人家不会为了生产毛片养鹅养鸭。打球的人又这么多,供不应求,肯定会涨价。”
▲尤尼克斯羽毛球的单桶价格均超200元。图源尤尼克斯天猫官方旗舰店页面截图
怨言声声高,打球的人没见少
“‘邪门’的是,最近一年也没见打球的人变少,培训机构和商业球馆还是经常爆满。好多人一边抱怨一边掏钱,赌气说‘不打了,打不起了’的也有,但下次还是会来。”作为“羽球人”,周志辉说这话时颇有些“凡尔赛”。
记者走访了位于“城八区”的几处球馆和高校对外开放场地,发现非工作时间空场并不多。位于朝阳区的“网红”球馆——I SMASH运动时刻羽毛球馆“五一”期间黄金时段基本满场,非黄金时段15片场地也能订出去大半。据店长梁超云介绍,球馆开业已经两年,客流量并未因球涨价出现太大变化。“可能当一项运动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之后,就很难轻易割舍了。”梁超云说。
与此同时,球友买球的“热情”也依旧高涨,据了解,国内几大知名品牌羽毛球的销量都未有明显下降。来自京东运动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平台包括自营和三方店铺的羽毛球成交额同比增长接近翻番,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青少年用户和专业用户的需求明显增长。记者在某大型体育用品商超线下门店也看到,其自有品牌羽毛球最低档“入门款”已经涨到89.9元一桶,比去年同期涨了40元。“但销量依然很好,买的人没见少。”导购说。
“反正我身边这些人都挺追求质量的,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好球,觉得好球才配得上自己的水平。”郭圆圆笑说,没听说有谁因为羽毛球涨价不打了。郭圆圆平时每周打一两次球,每次两三个小时,“大家平摊费用,也没感觉多花太多钱,更没见有人因此囤球。”另一位球友则告诉记者,自己每周末打一次,水平也比较“菜”,目前的涨幅还能接受。
但对于打得更频繁、水平更高的球友来说,涨价的影响也就更大。“以前一颗球用10分钟,断一两根毛,飞行不太稳就换了。现在可能用半个小时,甚至打得都快没毛了,实在飞不起来了才换一个球。”小明直言,现在很多球友带球不如之前积极,也确实有一些对项目忠诚度不是很高的球友,不像之前打得那么频繁了。她还笑说,自己和朋友有时还会把几个用过的球拆开,再把完整的羽毛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球,“都把我们逼得练出这种手艺了。”
新质球登场,球友认可度不高
除了咬牙多掏钱,或学当“手艺人”,球友应对器材涨价的方法还有不少,比如找靠谱的渠道团购。新材质球的亮相,也缓解了部分球友的“涨价焦虑”,但对于“段位”比较高的爱好者来说,新球从手感到心理接受程度都还不能取代传统生物球。
最先进入大众视野的是“碳音球”,它采用高科技碳纤维材料制成,不用羽毛,自然不受毛片涨价影响。近一年多,碳音球经过几次迭代升级,已被更多人所熟知。超百元一桶的市场零售价不算便宜,但它非常“耐打”,一颗球四个人能用一两个小时。“不过毕竟是人工材料,飞行轨迹跟生物球有明显差别,控球、杀球、吊球时的手感也不一样,我和我的‘圈子’都不怎么用这个。”小明说,如果只是想锻炼身体、出出汗,倒是值得试试,“性价比确实还可以。”
周志辉则很看好去年底发布的一款国货——“无线想象”。它与传统生物球“球头+毛”的结构不同,中段添加了人造连接件,被称为“三段式球”。更重要的是,制作生物球只使用羽毛的毛尖,而“无线想象”用的是羽毛剪掉尖端后剩下的根部,不仅更结实、耐打,且使用毛的数量也比生物球少。由于是回收“废物”进行再利用,其生产成本也较低,目前电商官方旗舰店一桶售价不到80元,跟涨价前差不多。
周志辉认为,这款新球的飞行很稳定,只是控球方面不够理想,适用于大部分业余爱好者,“不同人群根据不同目标可以有不同选择,比如练扣杀的时候就可以用它。”不过郭圆圆尝试过“无线想象”后不是很喜欢,她说可能自己打了二十多年生物球,习惯了,“我觉得如果想打一场高水平比赛或者玩得尽兴,还是得用传统羽毛球。”
除此之外,二手球也是一种“非主流”替代方案,但想找到靠谱途径不容易。据了解,二手球大多是各级专业队、体校和职业俱乐部淘汰下来的,因为高水平运动员需要锤炼极致手感,球毛略有损耗就弃之不用了。二手球定价约为新球的二至五折,且通常论箱售卖,品质良莠不齐,有点像开盲盒,有时一箱里也没几个好用的。
至于许多“80后”童年记忆里的尼龙球、塑料球,虽然很耐打,但在多数球友眼里属于“根本没法用”,完全无法提供打球的乐趣。
控制住价格,需合力培育市场
就目前趋势来看,羽毛球的价格短期内只会继续涨,不会降。那么,羽毛球会不会变成只有高收入人群才玩得起的“贵族运动”、小众运动?答案或许没那么悲观。
从去年起,碳音球的主要生产商便开始借助品牌影响力,使用新材质球举办全民健身和青少年赛事,并设置奖金吸引“民间高手”参与。使用“无线想象”的业余比赛,目前也已进入筹划阶段。“品牌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市场,让球友去接触、适应新球。”周志辉坦言,市羽协不排除未来在较低级别赛事中尝试使用新质球,他还建议体育管理部门通过举办群众赛事推广、扶持新球,“加上产品本身不断研发优化,使用体验越来越接近传统生物球,分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肯定会对贵价生物球的销量形成打击。”
事实上,推广新质球已经逐渐成为羽球界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日前落幕的厦门苏迪曼杯期间,已退役奥运冠军黄雅琼便在发布会上特意向大众“安利”碳音球,称其“飞行轨迹挺稳定的,适合大众使用”。4月亚锦赛期间,亚羽联首席运营官崔永声也表示,羽毛球涨价的问题在亚洲范围内普遍存在,亚羽联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解决方案,计划未来在适合的赛事中使用新材质球,“但就像新能源汽车,需要一定时间让市场去适应和接受。”
“市场有自我调控机制。传统生物球眼下这种涨价是非正常的,存在‘虚高’。如果一直这么涨,肯定会导致销量下降,到时候价格自然会降下来。”周志辉认为“不用担心”。
不过,要想把传统生物球的价格“打下来”,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在此之前,球友们还需要在“多花钱和少打球”之间艰难抉择。“要是普通训练球也涨到20块钱一个,我肯定就没法天天打了。要么就牺牲部分使用体验,向替代方案妥协。”小明说,“但肯定会想方设法留在球场上,因为确实想玩嘛。喜欢打羽毛球的人,大部分是会打一辈子的。”(记者 王笑笑)
(小明、郭圆圆为化名)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