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男子食用野桑葚后腹泻高烧被送抢救室,专家:桑葚不一定“背锅”,但仍需小心适量食用
2025-05-12 20:43
“野外的桑葚吃不得,今天急性肠胃炎住院输水了。”5月11日一重庆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上周六和家人朋友到野外徒步,采摘路边桑树上的桑葚食用后,于次日发生腹泻和高烧不退的症状,目前已入院治疗。5月12日,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该网友金先生,他告诉记者,经过约12小时的输液治疗后,目前已经从医院返回家中。对此,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主任、主任医师艾山木表示,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是感染较重的急性胃肠炎,和桑葚不耐受引起的腹泻不同。
▲金先生在医院输液。 受访者供图
12日,金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他称,5月10日,和家人朋友一行10人,去到渝北一处被称为“霍比特环线”的网红亲子线路徒步。途中他们发现了一片野桑树,树上结满了桑葚,有红的、乌的,这让一行人很惊喜,于是停下来采摘。“摘的都是乌红乌红的,看起来成熟的那种。”金先生表示,“还用矿泉水冲洗了一下(才吃),我可能吃了十来颗,其他几个家长和小朋友也在吃。”
吃了桑葚当时一行人都没发生异常,然而第二天早上,金先生就发生了拉肚子的情况。“拉了可能六七次,到了中午开始发烧,直接烧到39度多。”金先生称,身体坚持不了就去了小区附近的一个私人诊所。“一查血发现白细胞指标特别高,已经是正常的好多倍,我就在那里输液。诊所医生说,我这种情况可能是急性肠胃炎,需要补一下钾,然后又输了两袋氯化钾。”但输完液,金先生拉肚子、发高烧的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他又去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看病,结果这次医生看过他之前的血项指标后,立即安排将金先生送进了抢救室治疗。
▲金先生一行人摘的野桑葚。 受访者供图
“当时我有点惊讶,没搞懂为什么还要去抢救。他(医生)说,你这个要再查一下血,发现动脉活力不够。”金先生说,此后,他被安排在抢救室输液。输完液之后依然发烧,医生又安排他到医院二楼的输液大厅继续输液。当晚9时过,医生查了一次体温,依然接近40度。“医生又重新开了降温的药,到次日凌晨1点左右体温才慢慢降下来,接近2点我们才从医院离开。”
金先生从诊所到医院一共输了10袋左右的液体,经历了12个小时左右的治疗。回忆起这次经历,他不解的是,同伴中有几个家长和孩子也吃了桑葚,但他们都没有出现问题。“当天晚上回家后吃的是家常菜,还吃了点水煮花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对此,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主任、主任医师艾山木表示,该患者的症状可能和桑葚没有直接的关系,出现这种情况是感染较重的急性胃肠炎,和桑葚不耐受引起的腹泻不同。“一般来讲,吃桑葚拉肚子,不会出现该患者这样明显的肠炎表现。”艾山木认为,出现这种感染性肠炎,最大的原因和他进食了其他不洁食物有关系,比如患者提到的卤花生、家常菜等,也不排除该患者吃的那几颗野桑葚被微生物污染,从而导致肠道感染。“用矿泉水冲洗一下,显然是洗不干净的,常规应该浸泡清洗10分钟以上。”
▲专家提醒要分清楚桑葚和马桑果。 图据重庆疾控
“适量食用桑葚,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少部分人也可能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与个体体质差异性有关,但一般腹泻次数不多,也不会出现像该患者这样有明显感染迹象的情况。”艾山木提醒,桑葚表面缝隙多、易藏微生物、灰尘等,不建议直接食用野外的桑葚。平时家中食用桑葚,也建议拿回家浸泡10-20分钟,然后通过冲洗的方式提高桑葚的洁净度,适量食用。艾山木还特别提醒,到野外采摘桑葚要特别分辨一种和桑葚酷似的马桑果,误食马桑果后30分钟至3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脏骤停。
上游新闻记者检索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曾发文称,一次性食用过多桑葚可能导致中毒。其原因是桑葚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食入过多就会使肠道内的多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不能破坏C型产气荚膜杆菌和B毒素。人们一旦食入污染C型产气荚膜杆菌或含有B毒素的食物,即可中毒。该病情的潜伏期是数小时至1日,主要为鼻出血、出血性肠炎,表现为频发呕吐、腹泻,腹泻物为暗红色稀水便,无便血、无里急后重,常伴有阵发性腹痛、低热、后转为果酱样便。以儿童多见。治疗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补液,用大量胰蛋白酶及其它药物对症处理,如输血、止痛、抗菌等。预防桑葚中毒的最好办法是,切忌多食桑葚。
上游新闻记者 李坐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