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5个100%看川渝治水何以“一家亲”
2025-05-08 12:27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川渝共处长江上游,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就达到81条,毗邻6个地市29个区县,涉及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大江大河干流,是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5月8日,川渝河长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四川省举行。发布会通报,五年来,川渝两地切实树牢上游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创新构建流域协同治理新格局,共奏长江上游生态长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能,持续提升两地沿河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平,25个川渝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较实施川渝联合河长制前提高4个百分点。
01
创新设立联合机构
构建长江上游流域协同治理新范本
川渝两地山脉相连、水系同源。在跨界河流管护中,两地互为上下游,同在左右岸,存在因行政壁垒导致的信息不畅、责任不清、目标不统一等问题。
两地如何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2020年,川渝在全国首创设立跨省际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
联合河长办主任由川渝省市级河长办副主任兼任,一年一轮值,双方每年各互派3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以便及时统筹解决涉及其所在省市的跨界河流问题时,对接更加顺畅。
“我们联合制定川渝河长制年度工作要点,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暗访等工作,协同处置跨界河流重难点问题,为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两地还将同步交办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时限及标准,督促问题迅速解决。”2024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水利局河长办工作人员唐浩凯被派驻至四川省水利厅河湖中心综合处,开展为期一年的互派工作。
唐浩凯只是川渝互派水利工作人员的一员。目前,双方已互派工作人员五批,常驻30人次,轮流举办基层河长能力提升培训五期530人次,有力推进跨界河流保护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为推进流域协同治理,川渝两地还签署了《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在联合巡查、联合治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问题处置、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深化合作。
目前,两地已签署河湖长制合作协议100余个,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25次,开展联合巡河1200余次,解决问题6000余个。
系列措施实现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建立、管理全面覆盖,推动流域构建形成上下贯通一体、左右岸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模式”荣膺“2020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02
跨界河流联防联控
携手共绘幸福河湖新蓝图
河水清澈,水草摇曳,两岸植被茂密……这是琼江潼南段如今的模样。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因为污染严重,黑臭水横流,无人愿意接近。
琼江是川渝重要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省乐至县,流经川渝两地多个市县区,最后从重庆市铜梁区汇入涪江。20世纪90年代,随着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基地的兴起,昔日清澈见底的琼江遭到了污染,部分水体偶尔黑臭。
2021年,川渝以打造幸福河湖为抓手,共同启动琼江幸福河建设,这也是川渝首个跨界幸福河湖项目。
重庆市潼南区副区长、区副总河长、区河长办主任廖世祥介绍,为了让琼江重回水清岸绿,潼南与遂宁安居、资阳安岳、重庆铜梁等区县,签署了《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方位建立起交叉互巡、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多项机制,“分段治”实现了“全域治”。目前,琼江潼南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潼南还以琼江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串联30公里亲水岸线,建成文化景观、亲水休闲等设施100余处,打造花漫琼江、彩虹滑道等景点,形成“一条琼江河,两岸风景线”的美丽画卷。2024年,琼江成功创建为重庆市幸福河湖。
琼江潼南段的美丽嬗变是川渝联防联控,携手绘好川渝碧水新蓝图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川渝联动开展污水“治三排”、河湖库“清四乱”、入河排污口整治、阻水片林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230余次,推进濑溪河、大清流河、南溪河等一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针对跨界流域、农村河湖、中小型水库及城乡结合部小微黑臭水体等,两地开展省市级联合暗访5轮,发现并整改涉河湖问题429个,跨界河流整体面貌持续改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是要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接下来,川渝两地还将深化合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具有西部特色、川渝辨识度的跨界美丽幸福河湖,让巴山蜀水也将更加秀美安澜。
03
数字协同智慧共管
激活长江上游流域现代化治水新动能
信息共享是跨界河流治理的一大难题。
推进川渝跨界河流数字化协同共管共治,是提升两地河湖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路径。
川渝联合河长办建立后,双方联合绘制《川渝跨界河流特性图表集》,融合两地水利、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涵盖51座重要水利水电工程、10个生态流量国控断面、25个水质国控断面等重要信息,实现跨界河流“一张图管理”,形成上下游数据联动,为各级河长开展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两地还整合已有的视频监控、水质监测站点资源,依托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问题“及时推送、快速响应”,大幅提升跨界河流突发涉水事件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能力。
以琼江的治理为例,遂宁在琼江(遂宁段)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建立水利模型8套、知识库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7座,建设水雨情数据汇集、河湖健康预报预警等“三汇”“四预”数字孪生平台。工作人员在平台上能够直观看到流域内7个监测站点的实时数据,包括水位、水质、雨量等信息,还能通过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水情变化进行预演。
在2023年琼江“7.26”暴雨洪水期间,遂宁通过琼江数字孪生“四预”平台中琼江流域联防联控模块,提前模拟预演暴雨和水情涨势,将雨水情信息及时反馈遂宁市安居区,并向下游重庆市潼南地区提前传递了琼江洪水信息和萝卜园水库开闸泄洪等信息,有效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数字协同智慧共管,激活长江上游流域现代化治水新动能。“接下来,两地还将探索推动川渝跨界河湖数据库、跨界河长协同工作台、跨界河湖数字孪生建设,聚力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实现跨界河湖巡河护河、问题处置、监管治理‘三协同’。”重庆市河长办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长宋刚勇介绍。
川渝一家亲,同饮一江水。如今,两地共治跨界河流,同护一江碧水,“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正逐步成为老百姓推窗可见的幸福日常。
(陈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