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弄丢你的档案咋办?法官提醒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08 10:23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濒临退休人员劳动争议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记者注意到,其中两起典型案例中的用人单位均因未妥善保管劳动者人事档案引发劳动争议。

其中一起案例显示,1965年出生的张某于2024年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其与某公司于2003年7月至2006年3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该公司称,张某主张的劳动期限距今已过20余年,经公司核对,时任相关人员早已离职,公司也几经搬迁,相关材料均无法查实。诉讼中,张某提交加盖该公司印章的会员证。法院依申请至档案馆调取张某曾参与项目的档案材料,经核实后判决支持了张某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诉求。

另一起案例中,1950年出生的张某在2010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人事档案丢失无法办理退休手续。直至2016年,经查证张某的档案由某单位接收,但该单位称因时间久远,经办人员已经退休,未找到张某的档案材料。法院判决该单位应支付张某人事档案丢失的损失。

法官提醒,劳动者应当及时关注自己的档案流转情况,临近退休前更应主动了解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用人单位作为档案材料的保管方,在劳动者人事档案流转过程中负有承前启后的责任,应当妥善保管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留存档案流转手续,让档案材料“有迹可循”。

据介绍,2022年至2024年,该院审理涉及50~60岁临近退休年龄劳动者的案件在全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为快速化解此类案件纠纷,西城法院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从“被动化解”转向“主动预防”,积极宣传典型案件,发挥类案裁判的示范指引作用,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

作者 周倩

来源: 工人日报  
编辑: 李振兵   审核: 马京川 主编:康延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