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咬一口肿到发胀!多地已出现,看到赶紧远离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03 09:12

“五一”假期

正是出行游玩的好时机

但放松享受的同时

一定小心别被它“亲”上

祸从天降! 女子公园散步被咬伤

4月29日,安徽桐城市梁女士与丈夫餐后到公园散步消食。行至路边树林,一不明物体从树上径直掉落至梁女士头上,她下意识挥左手弹开,却被狠狠咬了一口,紧接着钻心疼痛袭来,片刻后手部开始发麻。

梁女士的丈夫赶紧打开手机电筒查看,只见地上躺着一只约二三十厘米长的蜈蚣,场面令人心惊。随后,他立即拨打110求助。警车开道下,梁女士得以迅速就医,脱离危险。

如果蜈蚣掉落身上,切勿用手触碰,应借助物件赶走或用水冲掉。

近期当心! 有医院一天接诊2例

早在4月8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就接连接诊2例蜈蚣咬伤患者

据徐大伯(化名)描述,当日工地下工后,他在水池清洗鞋子,伸手取毛巾擦拭时,突感右手手背刺痛。低头一看,一条蜈蚣从他眼前爬过。到达医院时,徐大伯右手已明显肿胀,伴有疼痛麻木

医生查看伤口后,给予止痛、解毒、注射破伤风针等对症治疗,徐大伯的症状明显缓解。

同样“中招”的还有吴师傅(化名)。当时他光脚下田耕种,不慎被蜈蚣咬到足底,顿时感觉疼痛难忍、麻木不止。紧急就医后,医生为他进行了对症处理。

蜈蚣出没高峰期 当心“刺客”!

每年4月到10月是蜈蚣活跃期,蜈蚣昼伏夜出,喜阴暗潮湿环境,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等杂草丛生处。

蜈蚣咬伤后的严重程度与其大小注入身体的毒汁量有关。

▶被中小型蜈蚣咬伤后,皮肤会出现两个瘀点,伴有红肿、灼热、剧痛和刺痒感,一般数天内好转、消退。部分患者未经有效治疗,伤后1个月仍可存在局部肿胀、瘙痒等症状。

▶若被大型蜈蚣注入较多毒汁,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晕,严重者会有水疱、红斑、淋巴结肿痛等症状,甚至出现搐、全身麻木、昏迷等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后续感染,引发败血症等疾病。过敏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被蜈蚣咬伤怎么办? 千万不要用嘴吸!

01 正确应急处置

保持冷静,迅速远离蜈蚣出没区域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冲洗患处10-15分钟,中和毒液。

对于明显肿胀处,可冰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02 避坑常见误区

切开或徒手挤压伤口。

用嘴吸吮伤口。

听信偏方,用草药、尿液等土方法自我治疗,会增加感染及扩散风险。

用绳子绑住患肢,容易造成患肢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组织坏死。

如何让蜈蚣退退退?

1.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多通风透气;定期清理墙角、床底等阴暗角落;夜间关好门窗避免蜈蚣入室。

2.如在草丛、阴暗潮湿处行走,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身着长袖长裤,避免穿凉鞋、拖鞋,以免被咬伤。

3.野外工作者应了解蜈蚣生活习性,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五一”假期快乐出游正当时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气温攀升

蜈蚣开始频繁出没

户外徒步露营

应尽量避免阴暗潮湿之地

一旦被咬伤

紧急处理伤口时切勿用嘴吸吮

也勿听信偏方

应立即就医 对症治疗

来源: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号  
编辑: 肖福燕   审核: 柏云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