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遭暴力“管教”致死案背后:生母继父有长期虐待行为,谁来保护重组家庭的孩子?
2025-04-27 09:44
2025年4月25日,山西临猗县“10岁男孩被害”案一审第二次庭审延期开庭。该案源于近两年前,生母谢某某和继父王某某在凌晨对孩子的一次暴力“管教”。
二人实施“管教”次日,报假警称儿子侨侨因偷拿家中现金被打,孩子离家出走失联。寻人行动持续20天后,二人作为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经确认,孩子找到时已身亡,遗体被其继父掩埋在坟墓中。其间,二人假装寻子,甚至在网上作秀,面对镜头哭泣以博取同情,后因惧罪逃窜至外省。
这起悲剧不仅让谢王二人陷入牢狱,卷入此中的多个家庭也再无安宁。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案发地多个村庄走访。提及该案,众人仍十分愤慨,呼吁依法重判。
起诉书显示,暴力“管教”之前,二人曾对侨侨进行了长期虐待,检方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对二人提起公诉。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此前的一些传言得到了解释,网友呼吁严惩凶手,强调“杀人偿命”,案件也引发公众对重组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的讨论。
▲掩埋遗体的墓地
婚姻破裂
2012年9月28日,侨侨出生在临猗县冯家卓村一户农家。
侨侨生父张先生会电焊,平时以帮人盖彩钢棚为生。早年经人介绍,他与不到5公里外的云冲村的谢某某结婚,育有两子,侨侨是小儿子。
刚刚结婚时,二人生活幸福。张先生说,结婚后他早出晚归干活挣钱,谢某某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照顾公婆。那时,他觉得生活有奔头,才愿意把挣的钱都交给谢某某。
后来,谢某某迷上跳舞,还加入了服务于当地红白喜事活动的鼓乐队。张先生发现,谢某某成为鼓手后,逐渐开始嫌弃他木讷,觉得他是做电焊、盖彩钢棚的人,衣服又脏又邋遢。在他看来,谢某某认识的人多了,眼界宽了,觉得自己有些配不上她了。
张先生说,2020年有人告诉他,谢某某与其他男子言行暧昧,提醒他留意,但为了家庭,张先生仍卖力干活挣钱。他说,自此开始,谢某某不怎么管孩子,她回家就是要钱,拿到钱她就失联了,过几天又回家要钱,之后又失联。后来,他发现谢某某出轨。
2021年11月,二人正式离婚。法院将大儿子判给张先生,小儿子判给谢某某抚养。“她出轨,我也养不起她,不得不离婚。”张先生坦言,当时家里拮据,有时还得靠几个姐姐帮衬,“离婚时,我愧对侨侨。当时计划辛苦两年多挣点钱,把侨侨接回家自己抚养,但还没到两年,孩子就没了。”
离婚后不久,张先生听说谢某某与邻近下豆氏村的大货车司机王某某走在了一起。冯家卓村村民告诉记者,关于谢某某和王某某的关系,早有风言风语。还有人注意到,2021年二人在社交平台频繁互动,有彼此爱慕的留言。张先生当时并未多想,“我们俩离婚了,她和谁在一起是她的自由。”
云冲村村民告诉记者,谢某某的朋友曾劝她不要跟王某某在一起,但她不听。谢母表示,当初家里反对女儿和王某某在一起,“就因为我们不同意,女儿才带着侨侨和王某某一直住在县城,极少回村。”2022年2月14日,二人在临猗县民政局登记结婚。
张先生说,谢某某和王某某结婚后,侨侨被转到临猗县城的一所学校,他和母亲很难见到侨侨,“谢某某认为,张家人见孩子会打扰她的生活。”张母最后一次见到孙子侨侨是在2022年6月30日,她当时给孩子买了一块电子手表,还给了一些零花钱。
从2022年开始,有人听说侨侨常被继父打骂,身上有伤。临猗县城某小区住户对记者称,有人见过王某某曾在小区罚侨侨跑圈,邻居以为是孩子调皮犯错,被正常管教,并没在意。走访中,下豆氏村多位村民告诉记者,王某某脾气暴躁,村里人都知道他经常打骂前妻,导致离婚,有人听说王某某还打过女儿、母亲。
直至侨侨失踪遇害,这些传言逐渐被一一证实。人们才意识到,此前的打骂体罚,是家暴虐待,最终酿成惨剧。
▲下豆氏村
孩子遇害
2023年“五一”放假前几天,谢某某、王某某带着侨侨回到下豆氏村老宅居住,后来几天,有村民听到王家屋内夜间传出孩子的哭声,但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不好过问。
2023年5月4日,谢某某报案称,侨侨离家出走失联。下豆氏村一名年长的村民至今记得,侨侨失联后,其生父母、继父、亲友,周边村民、警方、救援队等陆续加入搜寻行动,每天出动几百人找孩子,“警察带人到下豆氏村挨家挨户搜寻,查看村里可疑的地方,几天过去,没发现孩子。”
5月8日,临猗县警方悬赏1万元寻找侨侨的线索。在找侨侨的20天里,村里、县城、市区到处张贴着寻人启事。
走访中,一名知情者对记者称,谢某某的朋友曾问她孩子失联的原因,谢某某回复,孩子偷钱被她打了一顿后罚站在门口,凌晨孩子离家出走,她怀疑孩子去找生父了。当时,张先生并不知道孩子的去向。
知情者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谢某某曾告诉朋友“今晚主要是到各个果园房里找,看有没有吃零食的袋子或脚印。”“我都急得要死,从昨天到现在没合眼。”“总听见门响,打开门又没人。”
迟迟没有侨侨的线索,有人开始质疑孩子的生母和继父。面对质疑,二人在网上发布寻子视频,在镜头前声泪俱下,特别是王某某泣不成声,他哭诉:“侨侨,哪怕能让我寻到你的蛛丝马迹,你在哪吃过零食,你让我知道你还好着吗?”“我是后爸,只有把孩子找到,才是对我最大的澄清。”“全国14亿人都不找你,我也要找你。”
一位曾参与搜寻行动的志愿者表示,王某某曾和救援队一起到当地一家烧烤店查监控找线索,当时王某某哭得很伤心,“王某某也说因为孩子偷钱被打,离家出走了”。
不过,有人意识到,两人的诸多言行都不对劲儿。一名村民说,孩子失联至5月6日,别人发的信息谢某某几乎都秒回,不太像丢了孩子的状态。5月7日,有人发现她竟然还在手机上玩游戏。谢某某的朋友曾对媒体表示,她看到贴在楼下的寻人启事,只有收款码大小,不仔细看都看不到,这很反常。
蹊跷的是,数日后孩子没找到,谢某某和王某某电话关机,失联了。当时有传言称二人要去外地找孩子。
随着网络博主的关注以及媒体的介入,质疑谢某某和王某某的人越来越多。在事发后20天的5月24日,临猗县警方通报,侨侨于5月23日在下豆氏村的墓地被找到,确认死亡。犯罪嫌疑人谢某某、王某某被抓获。
▲哭诉寻子
庭审延期
距侨侨遇害已近两年,周围的村庄此前已逐渐恢复平静。直到近日,张家在网上发布该案再次开庭的消息,这桩悲剧才再次被外界关注。提起此事,当地村民仍十分愤慨。
下豆氏村的一位村民提到,2024年王某某的母亲曾回到村里,翻修房屋,其他时间未在村里见过王家人。记者看到,王家老宅新盖了彩钢屋顶,换了窗纱。
云冲村村民对谢家的前女婿张先生和新女婿王某某的评价完全两样。一位村民称,张先生有手艺,是个老实人,而王某某在外面对人和气,回到村里脾气暴躁,有家暴行为。谢某某曾是个“好娃”,品行端正,自从她学了打鼓、跳舞、玩短视频,人就变了。据该村民了解,王某某也打骂过谢某某,有人说谢某某惧怕对方,甚至被“控制”,但谢某某仍死心塌地跟着对方,“可能她就喜欢这样的人,毕竟王某某能说会道。”村民们至今都无法理解谢某某,亲生儿子被他的继父打骂、虐待时不报警,竟在孩子死后报假警、网上作秀寻子,这样的母亲简直没有人性。
谢家邻居向记者透露,案发后,谢母几个月没出过家门,常常以泪洗面,情绪好一些后,才开始下地干活。谢父有听觉障碍,旁人需要靠近大声说话,他才勉强听得清,或者在手机上打字与他交流。2024年,谢父生过一次大病后仍坚持经营电焊铺,但没什么生意。走访中,谢父对记者表示,其对该案进展并不知情,“没有人告诉我。”
张先生表示,从得知孩子遇害那一刻起,谢某某和王某某就没有机会了,绝对不会原谅他们。他尊重法律,希望法院从重判处二人死刑。他坦言,离婚前家里放的现金,侨侨拿了1元、5元、10元,事后会主动告诉他拿了多少,去干了什么。一年多以来,他多方求证孩子被指偷钱一事,“我既要给孩子讨回公道,也要还孩子清白。”
张先生说,2023年5月24日晚,侨侨的遗体被拉回村里安葬了。他表示,近两年来,自己偶尔去打零工或在家种地,照顾母亲和大儿子,“我几乎没跟朋友聚过,心里装着事儿,聚会不喝酒扫兴,喝多了出事了算谁的?”
2025年4月25日,该案原定于当日进行的一审第二次庭审临时取消,法院工作人员称因为没准备好,后续开庭时间待定。
这次庭审取消后,张先生电话关机至今,未公开发声。冯家卓村张家一名亲属对记者称,张先生情绪时好时坏,有时说话颠三倒四,靠喝酒麻醉自己,这件事对张家、王家、谢家,对村里都是一个阴影,特别是孩子的生父很难走出来,希望外界不要过多打扰家属。
▲运城中院
谁来保护重组家庭的孩子?
在案证据显示,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谢某某和王某某系共同犯罪,均系主犯。二人故意殴打侨侨并致其死亡,依法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追究刑责。
起诉书指出,2023年5月2日22时许,王某某指使谢某某取来三角带并将已熟睡的侨侨叫醒带到客厅进行“管教”,二人先后持三角带殴打侨侨,迫使侨侨承认偷拿家中现金。5月3日凌晨,侨侨大便失禁,几小时后谢某某发现孩子身体冰凉无呼吸。5月4日凌晨,王某某将侨侨的尸体掩埋至其祖父的坟墓中,指使谢某某报案称孩子离家出走。5月15日,二人恐罪行败露驾车逃至外省,7天后被警方抓获。
起诉书还指出,在二人结婚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侨侨进行了长期虐待,殴打孩子10余次。其中,2023年春节前后,二人殴打致侨侨左手第五掌骨粉碎性骨折。
经鉴定,侨侨身体多个部位被钝性外力长期反复多次击打致软组织缺血、挫伤、变性、坏死,引起肾脏等器官功能减退合并创伤性休克死亡。
随着起诉书被披露,网友呼吁严惩凶手,案件也引发公众对重组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的讨论。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认为,从起诉书来看,该案两名被告人并无谋杀侨侨的意图,并不以剥夺孩子生命为目的,这也是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关键所在,二者量刑区别很大。他指出,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故意杀人罪的起刑就是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赵良善表示,虐待罪主要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虐待致人重伤、死亡的,也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谭敏涛律师分析,该案两名被告人长期虐待、埋尸、报假警、拍摄虚假视频寻子及逃窜外地等行为,体现出犯罪情节极其恶劣、后果极其严重、主观恶性大,法院量刑时会考虑这些因素,在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的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更接近故意伤害罪的较重量刑区间,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但具体需法院综合全案判断。
赵良善强调,基于以上分析,该案虽可能顶格判处死刑,但针对此类故意伤害致死案,司法实践中判处无期徒刑或死缓较为常见。谭敏涛表示,故意伤害罪、虐待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的情况有,但非绝对,“例如,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可能影响死刑判决。”
谭敏涛提到,未成年人遭父母两方虐待,其很难寻求法律救助,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也很难发现和提供帮助。例如,该案生母和继父长期虐待孩子,却无人发现,导致孩子长期得不到救助,直至惨剧发生。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赵宗艳律师表示,虐待多见于父母等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实施,重组家庭占比尤甚,但我国并未针对虐待未成年人设立专门的罪名,多数虐童案中施暴者大多以“管教过当”辩解,司法机关常因证据不足降格处理,甚至对不作为的生父母一方不以犯罪论处。此外,司法实践中探视权执行难的问题又导致离婚后非监护方难以及时发现子女受虐情况,这也导致重组家庭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更容易失衡。
记者 舒隆焕
原标题:10岁男孩遭暴力“管教”致死案背后:生母继父有长期虐待行为,谁来保护重组家庭的孩子?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