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线路五一假期前火车票基本售罄,有人用“候补攻略”买到票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8 17:43

4月18日,5月2日的火车票开始发售,这也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同日,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后发现,4月30日、5月1日这两天,多条热门线路的火车票已经售罄。

不过,部分网友表示已通过候补购票的方式“蹲”到这两天的火车票。国铁集团发布的候补购票“攻略”称,旅客可以同时添加不超过60个车次的候补份额,添加得越多成功率也会越高。

4月18日,国铁集团也发布消息,五一假期前后会增加上海至宁波、南通至南京方向的多趟列车。

有人订好酒店却没买到高铁票

有人通过“候补攻略”购到票

在北京上班的米先生今年五一假期计划去山东青岛旅行,他本打算4月30日下午搭乘高铁从北京出发,不过4月16日一早12306App开始放票的时候,米先生并没有抢到时间合适的车票。

米先生出门前比较喜欢提前规划,为了防止临近五一假期时订不到心仪的酒店,他提前就已经把假期在青岛住的酒店订好了。他没想到,酒店订好了车票却还没有着落。

不过米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也有“预备方案”,他已通过12306提交了多趟火车的候补名额,能够补上票的概率还是挺大的。如果临近几天还补不到高铁票,那就买机票了。

红星新闻记者18日下午查询了多个旅行购票平台看到,4月30日北京飞青岛的航班价格多已达到2000元左右,而平时该趟航线航班价格在500元左右。从北京前往青岛的高铁二等座票价则在350元左右。

对于没能在第一时间买到票的旅客,国铁集团近日也发布了“候补”车票攻略。国铁集团介绍,如果线路上的车票售罄了,或者没有买到理想车次的车票,旅客可以同时添加不超过60个车次的候补份额,而添加的越多成功概率也会越高。此外,每个用户同时可以保有6个待兑现候补订单,每个候补订单最多可选择3个乘车日期,最晚候补订单截止兑现时间为不晚于开车前20分钟。

▲旅客可同时添加60个候补车次

在小红书、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已经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通过候补车票的方式“蹲”到了4月30日及5月1日等出行高峰日的火车票。

红星新闻记者18日下午尝试后发现,以4月30日北京至青岛的高铁票为例,如果将所有可以选择的车次都选择上二等座候补,那显示的预估成功率可达80%。

“显示的预估成功率只是一个参考,旅客可以当作一个候补上车票的参考标准,但是不代表绝对能够候补到车票,还是要做好备选方案。”12306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北上广、成都等城市旅客

是出行主力

据国铁集团4月18日发布的消息,五一假期前后,将在多条线路上增开列车。例如,4月29日至5月5日增开宁波至杭州东G9310次、杭州东至温州南G9311次列车;4月29日至5月6日增开上海虹桥至宁波G7623次、杭州东至上海虹桥G9304次列车等。

红星新闻记者18日下午查询后发现,4月30日、5月1日北京至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方向的列车均已售罄,部分车次的候补名额也已被选满。不过以上方向,5月2日的车票还有部分余票。

据出行类平台去哪儿数据显示,以16日抢票的情况为例,从北方地区前往长三角、两湖、川渝,从长三角多地去往北京、广州、福州、厦门、长沙、青岛等方向的客流火爆。其中北京至武汉、北京至郑州、北京至洛阳、上海至福州、上海至长沙等线路票源紧张,购票难度不低于春运。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的旅客仍是出行主力。从目的地来看,北方沿海城市如青岛、威海、大连等较受欢迎。此外,成都、杭州、武汉等地都将迎来赏春踏青的旅客。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自己会在五一期间错峰出行。“我就打算5月3日从北京出发去西安,我看2号的高铁票还有,所以3号的应该不难抢,节后我请了3天假,等到5月7号再回来,票应该也好买。”在北京上班的刘女士说。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