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谈东湖躺椅走红:社会资源适当朝中青年人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减压设备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4 22:12

近日,武汉东湖听涛景区的一排躺椅意外走红,没有标语,没有围栏,只是静静面对湖水而设,它们便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在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评论道:“能给我留个位置吗?”“我也想去午休。”

▲东湖听涛景区的躺椅 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陈雪涵

“我每天九点上班,五点下班,平时工作已经很累了,这两天周末休息刚好有空就来到东湖逛逛,在这里躺着很放松很治愈。”市民袁女士坦言,她已经把躺椅当作自己放松身心的休息区。

作为居住在东湖附近的市民,李先生经常带家人来东湖游玩,“第一次看到躺椅还蛮新鲜的,躺在这里很放松很舒服,以后也会经常带家人来玩。”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为什么短暂地接触自然环境能带来显著的情绪改善?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告诉记者:“在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会持续耗氧,一旦心脏的供血能力跟不上大脑的耗氧速度,人就会感觉到非常疲惫。这时来到富含氧气的公园中,呼吸新鲜空气,会很好地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此外,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回归自然,摆脱职场琐事和人际关系,人们的社会角色归零,心情也会更加舒服自在。”

躺椅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空间,开放、安静、亲近自然,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走近就能使用。张纯进一步解释,人在心理退行的状态下才是最放松的,而躺能促使人们快速进入这种状态。在躺椅上,人们仰面朝天,肌肉得到放松,心理上生理上退回到儿童时期,压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释放了。

▲在躺椅上休息的人们 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陈雪涵

然而回到现实,像东湖躺椅这样的设计仍不多见。

如今的公园中,随处可见秋千、健身器材,而如躺椅这类设施却寥寥无几。对此,张纯呼吁,社会资源应该适当朝中青年人倾斜,“如果我们的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减压设备,给他们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心理保障,他们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习记者:范彦芳 陈雪涵

记者:曾金秋

来源: 九派新闻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李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