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右眼几乎失明!这些“神奇”实验别在家做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3 09:28

近日

广州市荔湾区一小区

突然传出爆炸声

据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事故由一15岁男孩

在家中做实验引发

4月8日

受伤男孩的父亲黄先生称

孩子双眼受伤严重、手部截肢

后续还需要进行多项手术

现场救援情况。

据黄先生介绍,孩子眼睛周围的皮肤“都没有了”“右边眼睛看不到了,左边眼睛还有点功能”,后续需要进行植皮、移植角膜等手术,此外孩子手部进行了截肢,后续需要安装假肢

黄先生表示,孩子好奇心强、平日爱探索,虽然初二还没有开始上化学课,但他对化学知识很感兴趣。于是,从图书馆借了化学书籍学习,并网购了各种化学实验器具和材料,自己在家做实验。没想到,这次却发生了意外。

居家进行化学实验存在不小风险

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悲剧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购化学品和实验器材十分便捷

这无疑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

电商平台可轻易买到实验套装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输入相关化学关键词,页面会弹出大量在售实验套装,价格从一百多到五六百元不等。

其中,一套售价558元的“初高中科研款”化学实验套装就包含228项器材和95款试剂。销售页面显示,该套装过去一年就卖出超一万份

通过电商平台很容易买到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尽管搜索时电商平台会弹出“消费提醒”,但这些提醒不足以阻止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网购化学实验器材看似方便,但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来说,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部分商家售卖的实验套装材质低劣,很容易让实验者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

如今,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

按照网络短视频教程做一些实验

殊不知

很多效果震撼的“网红实验”

背后却是隐患重重

这些“神奇”实验别在家做!

“法老之蛇”

实验过程中蹿出火苗

“法老之蛇”是一种膨胀化学反应,原版实验需用到剧毒物质“硫氰化汞”,网上流传的版本以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看似无害的物品替代。

包装简陋的“法老之蛇”套装,化学药丸和固体燃料直接用透明塑料袋包装。

仅看网上视频,这个实验似乎没有任何风险,然而测试发现,实验过程中有明火蹿出。近年来,因“法老之蛇”实验而引发的烧伤事故也屡屡发生。

“大象牙膏”

药水泄漏,皮肤直接被腐蚀

测试人员购买了名为“大象牙膏”的网红实验材料包,由于密封不严,化学药水在拆封前就漏得到处都是

不慎沾上药水后,测试人员手臂出现刺痛,接触药水的部位渐渐被腐蚀成白色。用大量清水冲洗十几分钟后,手臂上的“白点”转为红色并凸出肿起,直至数小时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实际上,“大象牙膏”实验中所使用的药水是双氧水,高浓度双氧水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灼伤,形成白痂,甚至留下红肿或水疱,需立即用清水冲洗。

“隔空捏爆气球”

气球爆炸,碎片高速崩出

测试人员在用柑橘类水果尝试隔空“捏爆”气球时,喷出的果汁液溅到气球上,立刻发生爆炸。伴随着巨大炸裂声,气球爆炸后产生的橡胶碎片在空中高速崩出。

柚子、柠檬等柑橘类果皮中,含有一种叫柠檬烯的芳香烃,属于有机溶剂,而气球的主要材料为乳胶和橡胶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当这两种有机物接触时会彼此互溶,导致气球表面局部变薄,出现爆炸现象破碎的橡胶容易迸射到眼睛或脸部,存在隐患。

各种“网红实验”的盛行

容易让孩子只顾好奇心而失去警戒心

自行购买化学品居家实验操作

存在诸多风险

化学实验要遵循严谨的操作规范

并配备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做实验

这些安全事项要注意

1.严格规范操作:实验前应充分做好准备,严格遵守实验规程,防止因不规范操作引发事故。

2.物品妥善管理:易燃易爆试剂或药品应按照其性能妥善分开保管,远离火源及电源。

3.做好个人防护:实验中佩戴正确且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4.警惕易燃杂物:实验操作台周围不要存放易燃杂物;实验后清理周边物品,消除遗留火种。

5.备好消防器材:实验时配备防火设备,并放置在便于取用的醒目位置。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在打开科学探索之门时

更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家庭环境和简易设备

会使实验风险呈几何倍数放大

化学实验不可“搬回家”

来源: 国家应急广播  
编辑: 肖福燕   审核: 张译文 主编:康延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