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城丨重庆奉节: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05 20:20

▲游客乘坐观光缆车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夔门一推开,诗从天上来。”重庆市奉节县古称夔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峡瞿塘峡段是古代水路入川出蜀的必经之路,众多文人墨客来往重庆奉节,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让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奉节被誉为“中华诗城”。 近年来,奉节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其独特地貌、壮丽风光和灿烂的诗词文化,围绕山水人文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成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朱松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朱松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拍照(2025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拍照(2025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轮行驶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2025年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朱松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朱松摄)

▲游轮行驶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2025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拍照(2025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象(2025年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人们行走在重庆奉节一处人行天桥上(2025年2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朱松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白帝城一带景象(2025年2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城区步云街一带景象(2025年2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朱松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象(2024年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坳口观景点游览拍照(2024年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景象(2024年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坐落在长江边的重庆奉节城区景象(2025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乘坐游船在重庆奉节瞿塘峡一带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风景区游览(2024年3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游览(2025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李振兵   审核: 柏云辉 主编: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