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F3硬核祭祖:有人用无人机吊祭品上山,有人徒手爬二三十米高的悬崖
2025-04-04 19:57
每逢清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网友就集体陷入迷茫:“我记得是这棵树呀?太公太婆你们到底藏哪儿了?”
由于三个省份地处华南,地形多为丘陵、台地,植物生长茂盛,人们为了祭祖,扛起烧猪、拎着镰刀,在丛林里披荆斩棘,这也被网友戏称为“一年一度的野外生存训练”。
【1】“华南F3”祭祖有了新招式:无人机送祭品
今年“华南F3”祭祖又有了新招式:机械狗扛着烧猪上山;无人机吊着祭品盘旋山林等。在社交平台上,广西来宾一小伙就利用无人机给300米山上的祖坟祭祖。他表示,由于当地山较高,人们空手方便祭祖,无人机几分钟就能将祭品送到。
当事小伙韦先生告诉九派新闻,水果、烧猪、鸡鸭鱼肉、酒等贡品都能由无人机运至山上,“人就自己走上去,主要是帮人节省了力气。”他说,一台无人机价格为六万元,平时会用其施肥和喷洒农药,清明时期也用无人机帮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每次收费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用无人机祭祖。图/视频截图
随着村庄的迁移,祖坟也会因家族迁移而变得难以寻找,韦先生也曾遇到过找不到祖坟的情况,这个时候只能凭借长辈们的记忆寻路。他表示,清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无论身在何方,家族内的成员都会赶回来祭祖,这也是让家族更加紧密的一种方式。
广西南宁的小温称,他们家会带着鸡鸭、猪头肉,炒菜,还有香烛纸钱、烟花爆竹等物品前去祭祖。“因为一般墓都比较远,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扫完墓就直接在原地砍鸡砍鸭,吃饭,所以也会带上镰刀、砧板、菜刀、餐具。”
她补充说,家里比较信风水,所以有一些祖先埋在比较远的地方。据其回忆,在她很小的时候,会跟着骑自行车或者开摩托车的大人一起去山下,然后走上山,有些墓位置比较远,他们会花上一天的时间去祭祖。
“地理位置纯靠人记,就真的是爷爷记,后来传给叔叔伯伯,再由儿子辈接棒,”小温说。
【2】年轻人:挺好玩的,当旅游一样
当地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寻坟秘籍”,例如靠树定位、凭石定位,甚至有的人还尝试用手绘地图的方式,描摹祖坟的地理位置。但有一些人却面临着一路披荆斩棘,始终找不到太公的情况。
来自广西钦州的劳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砍了这么久的草木,居然不是自己的太公。”
他表示,自己所寻的祖坟距离他所在的村有四五十公里,“这个祖先旁边是一个水库,去年来的时候是满库,今年水干了,就找不到方向。”他说,最后是一些老人凭借记忆找到大概方向,到另一座山头,才找回了自己的祖先。
劳先生称,自己家会用一星期左右的时间祭拜,带着煮熟的公鹅、白酒和茶,先和村民一起去祭拜村里共同的祖先,然后到家族祭祖,再去祭拜家里已去世的亲人。“挺好玩的,当旅游一样。”他说。
广西钦州的黄同学表示,从她记事起家里每年都会爬山祭祖,“我们是靠记路线找到地方,老一辈会把路线写下来留给下一代,一般不轻易给小辈看,等我们到一定年龄了才会给。”
这次祭祖共有7人参与,去了6个地方,总共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黄同学称因多年在外读书,这次回家祭祖两次迷路,最后是家人折返带着她才找到路。“很累,但在这个过程中听到很多关于不认识的祖先的事迹,觉得这些祖先也挺厉害的,每年去祭拜爷爷和太爷爷,就当是一年和他们见一次面。”她说。
广西武鸣的韦女士也有独特的祭祖方式。由于太奶的墓位于悬崖顶上的山洞里,今年祭祖,家族里的人需要背上装有水泥、砖头和水的背包,带上一壶自家酿造的酒,爬上二三十米高的悬崖,去给坟墓翻修。
▲爬悬崖祭祖。图/视频截图
悬崖峭壁上钉了许多钢筋。韦女士说:“以前没有,得让一个特别厉害的阿叔徒手上去,然后再放绳子下来。”她称自己从小练到大,小时候就不害怕,“我十三四岁开始爬,手脚比较灵活,通关就比较快。”
【3】专家:网上祭扫成新方式
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逄云惠从清明春祭渊源等方面入手,对清明节的内涵做了深刻阐释。
“春雨惊春清谷天”,逄云惠介绍,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气是在汉代确立的,《汉书》曾记载“三月中,雨渐多,谓之清明”。紧接着,她从长岛、蓬莱一带的清明习俗入手,详细讲解了清明节和农耕文化的渊源。
大家十分熟悉的清明扫墓活动,古时称“春祭”。逄云惠在分享中提到,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春季祭祀扫墓的习俗,那时的人们认为春季万物复苏,祖先灵魂亦需要慰藉,但是当时祭扫的时间未定。到了唐代,注重以孝行天下,祭祖之风盛行,为方便官员回乡祭祖且不耽误工作,唐玄宗把寒食节墓祭归入五礼之一,将寒食节和清明节气放在一起,放假三天。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还要在坟头压上白纸条,叫“压坟头纸”,表示子孙曾来上过坟。同时,还可以折几枝嫩绿的新柳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如今,扫墓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如敬献鲜花、栽种树木等,网上祭扫等也成为新的方式以解游子不能回家祭扫的哀思。
九派新闻记者 陶梓童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