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访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
2025-03-31 18:43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重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努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
破解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问:重庆在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等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答:今年2月21日,重庆召开深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贯彻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结合重庆实际,制定形成“1+N”的政策工具包。“1”,就是出台《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N”,就是针对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要素保障、权益保护、助企纾困、亲清政商关系等问题,出台了若干政策专项,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重庆是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持续紧扣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在政策措施上用力、在服务企业上用心,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一是在制度保障上,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落实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修订招投标条例,持续规范涉企执法,集中清理废止或修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309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个过程中,我们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协同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探索,创新推行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了两地企业营业执照跨省域“互办互发”“一日办结”。
二是在准入门槛上,持续拓展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空间。实施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合作新机制,建立适合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的项目储备库,定期面向民营企业发布“项目清单”“投资清单”,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项目和城市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整体跃升。
三是在金融支撑上,加快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建立市、区县两级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行动,建成“信易贷·渝惠融”“长江渝融通”等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助力30万家中小企业获得信贷。
四是在政务服务上,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完善“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惠企纾困政策精准帮扶和“直达快享”。我们还强化民营企业信用赋能,把企业信用分成ABCD四个等级,实施“信用越好、检查越少”的分类分级监管模式,有效保障了监管执法效能最大化、干扰最小化。
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力提升了重庆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去年,重庆新设立民营经营主体50.8万户、总量达到367.3万户,贡献了全市超过40%的固定资产投资、接近50%的税收、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80%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90%以上的新增就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问:对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重庆有哪些长远谋划和部署?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生力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重庆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明显,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重庆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策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在产业升级中大展拳脚。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嵌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打造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持续增强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发展活力。
二是支持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优势。围绕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组建产业联盟和产学研对接平台,引导优势民营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实施重大重点研发专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
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在扩大投资中担当作为。重庆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储备了很多好项目,民营企业参与的机会多、空间广。重庆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创新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等投融资方式,让民营企业在渝投资有产量、有增量,聚合形成民间投资的更大流量。
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在提能增效中乘势而上。企业强则经济强,渝商强则重庆强。重庆将以实施新时代渝商“十百千万”培养工程为引领,构建优秀企业家梯度培育体系,壮大新一代渝商队伍,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问:重庆在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答:重庆坚持促进“两个健康”,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更好融入时代发展、真诚回报社会。
一是支持民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民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完善全周期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联动调解处置,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扩面提质。
二是支持民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以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为重点,推动企业联乡、资本下乡、人才返乡、消费进乡,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目前,重庆有1.1万余家民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累计结对帮扶5919个村,完成产业投资630亿元。
三是支持民企投身美丽重庆建设。一方面鼓励民企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大力开展节能低碳改造,从源头上减污降碳;另一方面支持民企参与生态修复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园区1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
四是支持民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实施“善满山城”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参与社区慈善、惠民慈善等建设,在为民解忧纾困、促进社会发展中贡献力量。
民营企业是新重庆建设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家是重庆的宝贵财富。重庆将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发展高地,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记者陈国军、李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