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薯片含致癌添加剂”?不要脱离剂量谈毒性
2025-03-30 10:31
听说过TBHQ吗?它的中文名叫特丁基对苯二酚,简称TBHQ,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正是这款名字“不明觉厉”的食品添加剂,凭借一己之力,将含有它的乐事薯片送上热搜。
有医师提醒,长期过量摄入TBHQ会增加患癌风险,但经过网络传播,却变成了“乐事薯片被曝含有TBHQ致癌添加剂”,然后进一步变味,成了“吃薯片致癌”,又或者“乐事明知原料有问题还用”。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发现,这显然是一条靠“脱离剂量谈毒性”来制造公众焦虑、博取流量的信息。
戳破谣言,只要看两点就够了。
首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TBHQ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在膨化食品、油炸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糕点、饼干等11种食品中添加,最大使用量为0.2克/千克。
既然“官方盖章”了,那就说明,TBHQ完全可以使用,只要按照限定的范围和用量添加就行。而且,能够入国家标准“法眼”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均经过严格评估。
其次,来看TBHQ能吃多少?依据是一个叫ADI(可接受日摄入量)的东西。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经过多次评估,将TBHQ的ADI上限定为0.7毫克/公斤体重。
以一名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性为例,一天摄入量不超过52.5毫克TBHQ是比较适宜的。
假设我们吃到的薯片都顶着上限添加TBHQ,也就是1千克薯片里含有0.2克TBHQ,那么,一包净含量75克的薯片里就含有0.015克TBHQ。
75公斤的成年男性要一天吃3.5包这样的薯片,才会超出ADI上限。
如果按照网上流传的“摄入超5克或将有致命风险”来算,那这位男士恐怕一天要吃300多包薯片才可能致命,或许在因为TBHQ致死前,先噎死或撑死了。
此时,再回头看所谓致癌风险,真是有够荒谬的。
正常情况下,一般消费者的TBHQ摄入量不会超出“风险线”。
JECFA评估了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六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基于家庭调查的TBHQ估计摄入量低于ADI。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哪怕饮食文化有差异,普通家庭饮食环境中过量摄入TBHQ的风险不大。
当然,就算特别爱吃薯片,一天里吃了3.5包以上,超了量也未必会怎样,别一直超就行。
回顾历史,还可以发现,这一次的乐事薯片风波似曾相识。一些炒作者多次拿“日本禁用的TBHQ却在其他国家使用”来兴风作浪,指责一些国家、企业对消费者缺乏责任感。
2014年,我国台湾地区“问题油”事件曝光,一些人利用了大众对该物质的陌生心理,并搬出有日本等国家禁用该物质作为“实锤”,将添加TBHQ的行为“一棒子打死”,对相关行业进行抨击,却忽视了欧美、中国这些大市场仍在允许使用该物质的事实。
去年,因被检测出日本禁用的TBHQ,超43公斤的卫龙亲嘴烧产品在日本被召回,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卫龙当时的回应相当直接霸气:这是国家间标准不一样所致,产品符合中国标准,安全合规,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后续在日本售卖的亲嘴烧按照日本标准调整配方就可以。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有不同的考量,“不安全”不是禁用某种添加剂的唯一原因,也可能与防疫、生物多样性保护、贸易保护等有关。
虽说流言止于智者,但真心希望没有这样的流言,让制造公众焦虑、博取流量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