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胖墩”胆固醇严重超标 警惕!儿童发病率仍在上升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29 14:22

近日,浙江一2岁“小胖墩”体检结果显示总胆固醇8.02mmol/L,严重超标。儿童保健科专家表示,孩子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儿童高胆固醇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疾病因素等。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还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细胞内物质转运、神经信号传导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胆固醇水平主要包括3个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总和。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会主动搬运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经过肝脏分解再排出体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会在血管上沉积,形成粥样动脉硬化斑块

“坏胆固醇”偏高的危害

1、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硬化,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的风险。

2、脂肪肝

胆固醇高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引发脂肪肝的发生,严重时可破坏肝脏功能。

3、骨质疏松

胆固醇高会导致骨密度下降,细胞内胆固醇平衡失调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使患者患上骨质疏松

4、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高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尤其是胆固醇结石会引发胆囊炎、胆管阻塞等症状。

5、牙周疾病

胆固醇高会导致牙龈缝隙变大,食物残渣容易残留在牙缝中,导致细菌滋生使患者患上牙周炎、牙龈炎等牙周疾病。

2岁娃为啥会胆固醇超标?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

儿童胆固醇超标的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疾病因素等。

遗传性高脂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儿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且早期发病,对健康危害较大。

日常摄入过多富含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或大量进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等,以及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也会加重血脂异常的发生。

下列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父母总胆固醇≥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有皮肤黄瘤、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 岁)或超重(12~16 岁)或有吸烟行为。

“坏胆固醇”

控制的目标是多少?

一般来讲,任何人都不要超过3.4mmol/L;

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不应超过1.8mmol/L;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控制在1.4mmol/L以下。

高胆固醇血症如何改善?

除了靠药物之外,控制胆固醇关键在于通过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食物胆固醇含量榜↓↓↓

生活中常见的这些食品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好吃也不要贪吃哟。

1、猪蹄

猪蹄当中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是鸡蛋的14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胆固醇之王”。

2、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是“嘌呤大户”,100克中含胆固醇200-3000mg,特别是猪肝、猪肺、猪腰等。

3、干制海产品

干菌海藻和干豆中的胆固醇都比较高,比如紫菜中的胆固醇甚至超过了猪肝。

4、骨汤

骨头汤是补钙的好东西,但长时间喝非但不能起到补钙的作用还会使身体中的胆固醇直线上升,摄入过多会使人发胖。

5、蛋类

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它可防止血管壁内胆固醇及脂肪沉积,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人一天吃1个鸡蛋即可。有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周吃3-4个鸡蛋就够了。

日常生活中部分食物可适当降低胆固醇↓↓↓

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含纤维素多的蔬菜;

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燕麦;

绿茶中的咖啡因和单宁酸;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的食物。

除了控制饮食外,专家也鼓励孩子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提高新陈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脂质代谢,有助于提高体内“好胆固醇”的含量。

(央视新闻综合潮新闻、健康中国、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朱小乔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