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一锅”越野挑战被叫停?当地回应:有安全隐患要整改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27 17:33

近日,湖北的姜先生指挥挖掘机,在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的一家农家乐打造了一个泥坑,让车开下坑进行越野挑战。结果货车、越野车、跑车、微型车纷纷“下锅”挑战,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挑战直播在线人数突破了10万。有网友称这个泥坑为“湖北第一锅”,也有网友提出异议,称这样的“民间挑战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下锅”越野挑战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0万。视频截图

3月27日,记者采访了姜先生,他是黄陂区当地一家修车行的老板,据他透露目前泥坑越野挑战活动已经被当地政府叫停:“活动已经停了2天了,政府要求我们整改。”

为盘活山庄打造泥坑挑战

有网友质疑打造这个泥坑挑战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姜先生解释道:“我个人是个越野爱好者,也是一个技术控,我对车的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不喜欢玩一些比较极限、危险的东西,所以打造了一口‘锅’(泥坑)。”

▲有车主挑战失败人也没爬出坑。视频截图

姜先生还透露,之所以选择到一家农家乐打造泥坑,是受到了业主邀请:“有朋友找到我,说他有个山庄现在经营不景气没生意,就想整个活动带带流量盘活山庄。恰好我之前搞的一个水泥S坡损坏比较严重,有点不想维修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我那边水泥S坡不修了,到这边挖了一口‘锅’。”

今年3月初,姜先生指挥挖掘机建成泥坑后,开始接受各类汽车的爬坑挑战,虽然这个挑战不收费也没有奖励,但还是因为难度大吸引了不少网红去现场打卡挑战。

多个“名场面”引发安全质疑

泥坑挑战短短10多天时间里,诞生了不少名场面:有电动车一阵加速之后,车就在坑里打转,后来电池意外脱落只能等待救援;有某豪车不但车冲不出来,车主自己也没能爬出来;还有豪车绕着坑壁转了两圈,车没冲出来,陷在泥浆里动弹不得,车的安全气囊还意外弹出,车主只能从天窗爬出等待救援……

▲有微型车爆冷挑战成功。视频截图

就某豪车挑战时安全气囊弹出的惊险一幕,姜先生回应称:“那个车太敏感了。每天我都要修坡,就是那天没修,地面有一个肉眼看不出的不平点,结果车碰到就爆气囊了。不过车主心态不错,流量为王嘛,她要的就是流量,敢下去就不在乎车了。”

这些惊险的场面让活动关注度剧增,一名武汉当地的汽车博主3月23日进行现场直播,结果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了10万,有网友看后质疑:“万一出事了谁负责?”

▲有豪车挑战时安全气囊弹出。视频截图

就网友担心的问题,姜先生向记者表示,在将泥坑挖好之后就在不断测试,如何避免车在泥坑中发生危险(主要是侧翻),“目前这个‘锅’不管怎么开,在里面都不会翻车,所以全国各地的车友都来挑战了!10天来了至少100台车。本身我的目的就是带动经济,全国这么多网友来到我们黄陂区,来了总要吃、住吧。”

当地称越野挑战存在三大问题

泥坑越野挑战是私人活动,现在已经被当地政府叫停。就叫停的原因记者询问了罗汉寺街道办,一名工作人员回应:“主要是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用地有问题。这个地方属于林果地,之前搞山庄开发,林果地种果树,搞休闲旅游没问题,搞越野赛就违规了;第二是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关注到泥坑有5米深,一般的车底盘低了,前保险杠容易蹭掉,之前也有车挑战时安全气囊弹出来了、电池掉了、轮胎掉了;第三是活动没有办行业许可。所以现在我们联合了相关部门,让活动组织者补办各种手续,同时进行整改。”

▲有货车也“下锅”挑战。视频截图

就泥坑越野挑战的处理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街道也在和相关部门讨论,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毕竟这个活动不是体育赛事,就是车在‘锅’里转,对越野爱好者来说是比较有趣的挑战,但安全隐患很明显,需要整改。”

就政府提出的安全隐患担忧,记者也询问了姜先生,他坦言:“普通人可能会因为心理素质问题,跑上三五圈就懵圈了,没方向感了,这种情况下开出来(出坑)是不安全的。不过我的‘锅’设计合理,懵圈情况下车是开不出来的。”(记者 赵映骥)

来源: 新重庆-上游新闻  
编辑: 贺子桓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