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还有救吗?北大教授这样回应
2025-03-27 11:34
如何展望文科的未来?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进行独家深度访谈。
羊城晚报:那文科生是否应该担心未来的招考情况或者就业情况?现在网上有很多声音,有的人直接问“文科生还有救吗?”
陈平原:今天社会上说文科生过剩,其实主要是因为当年大学扩招造成的。1998年中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大概是10%,亚洲金融危机后,我们的大学开始扩招,第二年就增加40%左右,连年扩招,现在大学生毛入学率大概是60.2%。因为办文科需要投入的钱少,所以扩招主要由文科承担,其中又以二本院校为主,北大、复旦、中大这样的高校文科基本上没有扩招。
所以说“文科生就业难”,往往是指二本院校的文科生承担了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但是像复旦大学,我相信它的改革主要还是学校意识到工科发展的前景,尤其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应势而为,并非就业前景压力所致。
我从不掩饰对于文史哲、数理化等所谓“长线专业”的偏好。今人喜欢说“专业对口”,往往误将“上大学”理解为“找职业”;一些中国大学也就顺水推舟,将自己变成“职业培训学校”。在我看来,当下中国,不少热门院系的课程设计过于实用化;很多技术活儿,上岗前培训三个月足矣,不值得为其耗费四年时光。相反,像中文系的学生,研习语言、文学、古文献,对学生的智商、情感及想象力大有裨益。走出校门,不一定马上派上用场,但学了不会白学,终归会有用的。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