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浙江女子上热搜,百万人围观她的脚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22 10:53

这两天,家住浙江德清的周女士喜提热搜,上百万网友围观了她的脚。

▲图源:周女士社交平台

因为用黄栀子花“土方”敷脚,她的脚被染成了如同胎记一般的蓝灰色,怎么洗也洗不掉。

无奈之下她上网求助,没想到却意外火了。

评论区很热闹。

“我3岁的时候敷了,到25岁才消掉。”“该说不说,这染色效果是真的好。”“说能补发缝的真是天才,我准备试一试。”“博主一看评论区,天塌了。”

▲图源:周女士社交平台

“土方”敷了一晚上,脚踝被染色了

2月19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周女士。

她啼笑皆非地表示,几天过去了确实没什么变化。“现在正在尝试网友们提供的各种方法,希望能在夏天穿凉鞋前掉光颜色。”

周女士从事体育行业,之前打羽毛球还是专业的,也因为长期运动脚上有些旧伤。

2月12日那天,打了一场球后脚伤复发,便决定试一试从球友那里得到的“土方”。

▲孙女士自治的敷料。受访者供图

“球友妈妈懂一点中医,说是黄栀子花可以敷脚治疗。”当晚,周女士用黄栀子花、姜黄、白胡椒粉、鸡蛋清还有剁碎的大葱头自制敷料,用保鲜膜裹在脚踝处,整整敷了一晚上。

第二天,感觉脚确实好多了。

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脚踝被敷料染成蓝灰色了,怎么洗都洗不掉。

“敷完的第五天,脚还是老样子,我就想着求助网友看看有没有办法。”周女士说,现在发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浏览量有几百万,还有许多网友讲述自身经历,表示难褪色。

▲周女士的脚踝处仍有大片染色。受访者供图

“看了网友们的分享,我也犯嘀咕,不会真的洗不掉吧?”

昨晚,她开始尝试网友们提供的方法。“拿沐浴露猛搓了好久,才褪掉了一点点,接下来再试试看卸妆油和脱毛膏……”

褪色靠代谢需要时间,还受个人体质影响

针对周女士的遭遇,潮新闻“记者帮”联系了相关专家和医生。

“在一些古代及现代中医偏方、方剂书籍里确实有记载,栀子外用可治跌打损伤,有消肿止痛的功效。”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医院团委书记、副主任中医师姚成告诉记者,栀子苦寒,研磨以后外敷起效快,效果好,是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光绪帝也曾用此民间搜集来的方法外敷过。

姚成表示,周女士脚上的颜色,有可能是用药后的皮肤淤青显现。“用中医理论解释就是患者扭伤之后,肌肉筋膜气滞血瘀,栀子外敷后引邪外出,显现的颜色深浅与扭伤严重程度关联。”与此同时,栀子还是一种天然染料,在秦汉时期就广泛使用,“患者外敷的时间比较长,染色效果就更明显了。”

▲周女士用保鲜薄裹住的外敷方法。受访者供图

“周女士采用类似中药的封包治疗,这种治疗有利于药物往皮肤下渗透,所以对于色素的吸收也就更厉害了。”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小勇也告诉记者,色素此时被吸收到表皮和角质层,皮肤的新陈代谢需要时间,一般来说是半个月到一个月,“但也要看个人体质,有的人代谢快,也有的代谢慢。”

王小勇表示,如果周女士是一般的皮肤染色,只要保持正常清洗即可,等待色素逐步代谢吸收和褪掉。但如果为了快速褪色,大力搓洗皮肤则不可取,“这样可能会加重皮肤的损伤情况,同时皮肤受到刺激或者产生皮损反而会导致色素的沉积。”

“扭伤后在淤血瘀斑的恢复过程中会产生含铁血黄素,它的吸收需要一段时间,要保持静养,如果反复发作,有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甚至长期不能吸收。”

王小勇表示,虽然“土方”有一定功效,但外敷也存在一定风险,“有的人可能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导致色素沉积。”在他看来,此类“土方”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其实医院也有外敷的药方,避免了染色的风险,还能让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此外,他提醒大家,并非所有“土方”都有用。“比如烫伤用麻油,口腔溃疡用牙膏这些土方法都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尤其是烫伤,一定要第一时间来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潮新闻记者 滕一韬

原标题:浙江一女子敷脚治伤被染色上热搜,医生:“土方”别乱用,褪色需要时间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朱小乔   主编:康延芳      审核: 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