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百度接入DeepSeek,国产AI生态迎来爆发临界点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9 21:21

大模型行业再迎标志性技术事件。从微信到百度搜索,两款重磅级国民级应用相继宣布接入DeepSeek,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互联网大厂采用自研加开源的双引擎策略,有望实现技术效能与商业回报的最大化。

我国AI技术底座共享的开源路线也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云服务厂商、芯片公司到下游应用层,纷纷跟进Deepseek部署和适配,AI走向普惠化。业内专家认为,国产AI生态正迎来爆发临界点,春天将至。

DeepSeek接入国民级应用

“能在微信里直接体验Deepseek了!”近日,部分微信用户发现,微信搜索上线“AI搜索”功能,并接入DeepSeek-R1提供的“深度思考”服务。对此,2月16日,腾讯方面称,微信搜一搜近日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进入灰度测试范围内的用户,可在对话框顶部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样,点击进入后,可免费使用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

微信为何要在搜索场景内接入大模型?对此,腾讯方面解释称,大模型可以提升搜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如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分析和处理复杂的查询内容等。同时,微信AI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隐私信息。

同日晚间,百度搜索表示,为丰富多元化搜索体验,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最新深度搜索功能,文心智能体平台的开发者也将能随时调用DeepSeek模型创建并调优智能体。

作为“互联网基建”和流量绝对入口,近年来,搜索引擎一向被大厂们独立布局,鲜少合作,更何况腾讯和百度均已有自研的大模型混元和文心,并技术深耕和研发迭代多年。为何还要在搜索这一重要场景引入外部力量?

“商业的本质是效率,厂商们采用‘自研+开源’的双引擎策略,可以实现技术效能与商业回报的最大化。”业内人士分析称,DeepSeek采用MIT开源协议,允许免费商用和二次开发,对互联网大厂而言,直接调用成熟模型,远比一味重金训练自有大模型的边际成本更低,用有限的成本拔高产品价值,能实现四两拨千斤式的产品升级。

技术开源推动AI普惠化

ChatGPT问世后,OpenAI在闭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起强大的商业护城河。但DeepSeek证明了开源大模型同样可以有媲美GPT-4o级别的能力,并且成本更低、可本地部署。

DeepSeek这条“鲶鱼”,令开源模型发展路线搅动了整个行业生态。几天前,百度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陆续推出文心大模型4.5系列,并于6月30日正式开源。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一贯推崇闭源路线,这一动作与他此前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开源路线的否定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连锁反应仍在继续。仅2月18日,就有多个模型宣告开源。昆仑万维宣布,开源中国首个面向AI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阶跃星辰和吉利汽车联合宣布,将开源双方合作的视频生成模型和语音交互大模型;逐际动力宣布,开源基于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具身操作算法;埃隆·马斯克旗下xAI也宣布,Grok 2将在Grok 3正式可用后开源,Grok 3后续也将开源。

“开源和免费开放的趋势迫使头部厂商打破封闭生态,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开发者,避免被竞争对手超越。”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委员刘兴亮看来,开源共享将加速技术创新,让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减少重复劳动,推动技术快速进步。

澜舟科技创始人、CEO周明也表示,开源带来的普惠,AI 应用的爆发之势已然蓄势待发,企业将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应用大模型技术,“AI发展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应用生态爆发与挑战并存

AI大模型普惠化带来的技术涟漪不断扩散。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应用层面创业技术门槛都在大幅降低。

“过去,我们垂直领域的人与IT行业隔行如隔山,但大模型的出现降低了代码编写的难度和门槛,只需要懂一些低代码AI开发的知识就能独立做出产品。”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创业企业镜象心理创始人黄立说。

更值得振奋的是,一个全国产的AI产业闭环正在加速形成,国产大模型正越来越多地跑在国产算力上。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华为昇腾、摩尔线程、壁仞科技、天数智芯、龙芯中科在内,已有超18家的中国芯片厂商适配了DeepSeek模型,相关智算一体机也逐步落地。

国产AI生态正迎来爆发临界点,但算力需求仍不容轻视。记者注意到,自DeepSeek发布以来,算力租赁市场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也表示,从整体来看,DeepSeek通过其高效推理和低成本训练的优势,推动了算力需求的结构性增长。

AI应用井喷的同时,安全防线也需跟上。开源大型语言模型服务工具“Ollama”是中小企业进行Deepseek私有化部署或本地部署的主流方式之一。但据奇安信监测发现,近日活跃的6449个Ollama大模型服务器,有88.9%都在“裸奔”,任何人无需认证可随意调用数据,在相关服务器上部署大模型服务的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隐私泄露和系统安全风险。

(记者 袁璐)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 朱丹红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