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研讨活动在福建举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8 15:58

2月18日,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研讨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活动以“守正创新 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新闻界的媒体代表、专家学者齐聚榕城,探讨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开幕式上,第18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管洪应邀进行交流分享。他说,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系统性变革怎么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结合各自实际,大胆探索。”

一、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狠抓内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管洪认为,在内容创新上,应重点把握好策划、投入、激励几个关键。

▲(管洪在《鸟瞰新重庆》发布会上致辞)

»策划是前提

管洪表示,“好新闻一定有好策划。在2024新版《鸟瞰新重庆》和《诗行长江》拍摄中,大家开玩笑说我是‘重庆广电最大的业务员’。确实,我每到一个区县,都推荐我们的节目,但事实上,营销不可能只靠刷脸。只有精品内容才能赢得受众,才能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由于新版《鸟瞰新重庆》《诗行长江》采用大视角、超高清、轻综艺理念拍摄,具有极强的唯一性,很好满足了区县和行业的品牌、文旅推介等需求,区县都争先参与,主动支持。”

2024年1月1日,在重庆市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舆论监督栏目《今日关注》在重庆卫视开播。栏目立足“党中央明令禁止”“群众深恶痛绝”“建设性监督”,报道的事情要件件有着落,期期有回音,形成舆论监督矩阵和解决问题闭环。截止2025年1月,重庆卫视和各区县融媒体中心共曝光问题4000余个,整改率超90%,有力推动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重庆广电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2025年央视春晚,重庆是4个分会场之一,在央地媒体共推出《新重庆 幸福年》等融媒作品4.3万余条,全媒体触达260亿人次,“让世界看到重庆”等63个话题轮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前十。

»投入是保障

管洪表示,重庆的主流媒体严格落实“采编经营分离”“重点平台重点保障”等工作制度,有力推动了内容提质。他在报业集团工作期间,2022年克服压力,加大投入,面向全国招聘专业人才,集团全额保障经费,创办《重庆瞭望》并实行好稿重酬制,加强评论言论创作、热点反思、重点工作舆论引导。

在美国洛杉矶山火和重庆“胖猫”舆情高峰期,管洪组织《重庆瞭望》团队撰写的《洛杉矶山火是一面镜子》《珍惜生命是一种责任》等评论,有效引导了舆论。

»激励是动力

管洪强调,“加大激励是主流媒体强化内容生产的重要机制,不管是在报业还是广电,我都推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优、奖励人才的管理办法。在报业集团工作期间,党委会作出决定,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由集团奖励作者20万元、编辑团队10万元,让大家看到标杆和方向。”

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抢抓平台焕新

»打造上游新闻,推动都市报转型平台是媒体的生命,传播进入互联网和智媒体时代,平台的意义更加凸显。2015年,面临传统纸媒尤其是都市报断崖式下滑的严峻形势。重庆报业集团整合都市报,创建上游新闻,成为全国较早、西部最早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先人一步”的上游新闻连续多年被中央网信办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客户端”,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被国新办邀请参加日常发布会。目前下载量9200万,用户数超过1.3亿。可以说,在平台创新方面占据了主动。

»建设国际传播中心,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同样是平台,2018年成立的重庆国际传播中心,也下了一招“先手棋”。2017年,基于对外宣传工作趋势的认识与判断,管洪提出成立重庆国际传播中心。“从当时的认知上来讲,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我认为这是主流媒体拓展功能的一个重要方向。经申请,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及时批复,但资金只能自己解决,队伍只能从“零”开始。”

没钱也要干!2018年8月,全国第一家省级国际传播中心——重庆国际传播中心成立。当年12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IChongqing英文网站上线仪式,还在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同名账号。

2023年8月,在重庆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迭代升级为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现在,海外平台总用户数超2000万,累计推出图文产品超过10万条,总曝光量超39.2亿次,互动量突破4.38亿次。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三年斩获中国新闻奖,重庆的爱重庆英文网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4个被GoogleNews每日收录的中国城市英文网站,并直接推动重庆在2024年度城市海外网络影响力排名提升至全国第4位。

»打造第1眼TV,探索广电转型新路径广电转型的困境首先也是平台的困境,管洪说,“我们坚定信心,从2023年开始加大力度打造重庆广电移动传播平台。全力做强'第1眼新闻',全力统一思想,加大投入,提升第1眼平台传播力、影响力,实现第1眼客户端用户数从2023年上半年1200万到2024年7000万的跨越式发展。”

抢抓机遇,创办第1眼TV。2025年1月,抓住全市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机遇,重庆两大知名媒体品牌第1眼新闻和华龙网整合成立第1眼TV,打造全国领先的大视听新媒体平台。经过快速迭代,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到2025年1月,第1眼TV用户下载量已上升至9000万,全网用户数也突破1.3亿,并在全球建立了通联网络,目前已进入全国省级新媒体前十。平台的创新有力赋能广电集团整体转型,重庆广电集团从2023年上半年亏损5800万,到2024年实现盈利4200万元。

▲(第1眼TV品牌发布现场)

三、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敢抓技术革新

»技术推动新闻变革互联网与智媒体时代,技术已突破传统"保障"的功能局限,超越了单纯"赋能"属性,转而成为驱动新闻生产的核心要素与根本动力。当下新闻传播已步入"技术主导"的新纪元,"无技术,不传播"的特征日益凸显,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着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生态链。

2022年8月,重庆山火肆虐,牵动全球目光。我们推出融媒体专题《重庆山火突发 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以凡人英雄为主角,将视角对准摩托骑士、消防小哥、志愿者等山火中涌现出的普通人,以“3D+光影长卷”的叙事手法,沉浸式再现“人墙传送带”“星光长城”等震撼场景,充分展现出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守望家园的中国力量。这个专题与评论文章《致敬重庆 致敬人民》双双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当中,内容当然是核心竞争力,但技术强化了作品的呈现方式,让内容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吸附力。

»技术推动新闻管理创新2014年,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当大家争论于“不进行技术投入是等死”“超前进行技术投入是找死”时,报业集团顶住压力,先后投入2亿多元进行技术平台建设,较早在全国建成集“策、采、编、发”为一体的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新闻生产、新闻管理、新闻资源数字化管理。

结果是令人欣喜的,这些技术革新成为全国报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并获得了国内新闻技术领域最高荣誉——“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报业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项目一等奖。

»技术推动新闻服务创新2024年,重庆广电集团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新闻虚拟演播室,加速布局了AIGC、8k超高清技术和移动端数字化应用场景,有力推动了精品内容生产。《谢谢你来了》以数智技术为支撑,裸眼3D技术让受众和当事双方沉浸式感受故事现场;《诗行长江》第一季全方位利用AI、XR、全息影像等数字化生产方式,以科技感、特效感十足的视听元素,让传统文化在共情、共鸣中完成时空破壁;《鸟瞰新重庆》整个制作过程均使用8k设备和渲染工厂支持的后期平台来完成,呈现出细腻精致的电影级画质,产品影响力、冲击力大大提升。

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善抓管理创新

»既严格管理,又真心关爱管洪表示,“关爱人才要抓住关键。2023年11月8日,第24个中国记者节,我偶然发现第1眼新闻的一名叫王力越的记者。因为还不是重庆广电集团的正式聘用员工,原本持有的记者证无法进行正常年审,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新闻采访。经过了解,类似王力越这样为自己身份犯愁的记者并非个例。我立即组织召开党委会进行研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的工作要求,举一反三,全面梳理集团在新闻采编播岗位上的派遣人员情况,当天发文明确重新规范建立用工关系,彻底解决他们的用工身份问题,成为近50名外派劳务人员记者节收到的最好礼物!”

»敢于担责,用心用情解决实际问题劳动用工方式复杂、激励手段不多,一直是传统媒体队伍管理的难题。但管洪始终坚持“必须让多数员工满意”“只要想解决,总会有办法”的理念,先后创新出台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奖励办法,非事业身份员工集团退休补贴办法等政策;对聘用制人员在入党、职级提升、职称评定上与事业编制人员完全同等对待。主导制定了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媒体融合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团队及时给予10至50万元的物质奖励。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体现了对广大员工的真情关爱,增强了大家的荣誉感、归属感和打赢主流媒体转型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最后,管洪动情地说道:“长江韬奋奖是每一个新闻人毕生向往的光荣与梦想,既是难得的荣誉,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我将继续挺立在媒体变革的潮头,一如既往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多一点>>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中国新闻奖的创办始于1989年开展的“现场短新闻”评选。1991年6月30日,中国记协启动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截至2025年2月,中国新闻奖共举办34届,评选出优秀新闻作品8000余件。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共有373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5件、二等奖109件、三等奖185件。这些获奖作品集中展示了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杨展 张骏凯 编辑 姚鹏)

来源: 重庆广电-第1眼TV  
编辑: 罗建军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