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后针头留体内30天?院方回应:已组织专家会诊并上报
2025-02-14 10:29
近日,安徽亳州的张女士反映,她58岁的父亲是一名肝癌中晚期患者,于春节前在亳州市一家医院做了肝恶性肿瘤消融术,但术后被医生告知“针头掉在体内”,且不能取出,至今已过去30天。
2月12日,涉事医院工作人员就此事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并非医务人员术中忘记取针,而是针头滑落。事发后,医院为患者组织了专家会诊,并第一时间上报不良事件,“医院一直在与患方、器械商积极协商中,将引导患方通过司法途径公平公正处理此事。”此前院方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若要查明事件原因,要进行司法程序鉴定。
亳州市卫健委工作人员也表示,正处理此事,“目前家属、医院正联合邀请省内专家进行鉴定,患者是肝癌晚期,要根据他的个人状态(去看)下一步的情况。”
13日,记者了解到,家属已与院方就后续处置进行协商。
▲张女士称术后被告知针头掉在父亲肝脏内(受访者提供)
家属
术后针头留在患者体内30天
且不能取出
患者的女儿张女士称,其父亲生于1966年,患有肝硬化、肝癌,于2025年1月15日在亳州市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接受肝恶性肿瘤消融术,但手术结束后,他们被医生告知“针头掉在肝脏里面了,断了”,后又被告知针头无法取出。
公开资料显示,肿瘤消融手术是一种治疗各类实体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法。术中不需要开刀,医生会操作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精确进入肿瘤内部,进行治疗。
张女士称,事发后他们曾送父亲去另外一家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留在父亲体内的针头长约15毫米。
她提供的一份医院的《影像报告单》显示,其父于2025年1月20日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上腹CT平扫检查。报告显示,患者肝右叶见条形金属密度影,长度约15mm、宽度约3mm。此外,该报告的诊断意见部分也显示,患者有肝右叶占位,有肝硬化、脾大等病症。
▲张女士父亲的影像报告单(受访者提供)
2月12日,张女士在电话中表示,其父还在该中医院住院,院方曾请院外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也向家属表示针头无法取出,“说取不了”。她表示,父亲本身是癌症患者,病情严重,术后有腹胀等症状,状态很不好。她对此感到担忧,“这个(针头)怎么能保证在身体里面没有事?”
她也表示,事发后,院方让家属与针头供货商进行过多次协商,12日晚间,他们与院方达成协议,对方同意进行一定赔偿。
院方
已组织专家进行会诊
积极与患方和器械方协商
2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就此事致电涉事医院。院方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术后医生将相关情况如实告知了家属。患者是在接受消融术后,针头滑落到体内,“它是一个微创手术,不是忘了取针,是针头滑落。”
她表示,经征求家属意见,他们已组织院外专家对患者进行会诊,做了一些治疗方案,“病人一直在住院,一直在给予病情观察救治中。”
针对事故原因及针头无法取出的情况,该院工作人员此前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称,经专家会诊,张女士父亲体内的针头的位置比较固定,建议不取。针头落到体内,是医疗器械质量问题还是手术过程有问题?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若要查明事件原因,要进行司法程序鉴定。
院方工作人员也向封面新闻表示,事发后,他们第一时间把这一不良事件上报到了国家平台,并采取措施,“停了这个供货商的所有货物”。此外,他们也让供货商与家属进行了沟通。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当时各方还未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
12日,记者也通过家属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了器械厂家,未获有效回应。
专家
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
取针存在风险
2月13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一位四川外科医生。该医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针对肝脏肿瘤的消融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核心机理是通过电流等产生的热能量对肿瘤进行灭活,来杀死肿瘤细胞。
针对张女士父亲的情况,该医生表示,他从业中未碰到过消融针断在患者体内的情况。对于肝脏基础情况较好患者,他认为,是否具备取针条件,需根据针头位置进行分析,假如针头有一部分位于肝脏表面,可能可以直接拔出,但由于患者做过消融治疗,周围组织可能粘连在针头,甚至形成瘢痕包裹针头,不一定能顺畅拔出。
“其次可以选择超声定位下劈离肝脏找针,或者行肝脏部分切除,将包含针头的部分肝组织切除,从而取出异物。”
然而,他表示,根据张女士父亲的检验报告,其父亲存在肝硬化失代偿、肝脏肿瘤等情况,“行手术取针,术中容易发生大出血,且手术对患者也是一个打击,术后可能出现肝硬化失代偿加重等情形,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他表示,针留在体内,主要需考虑位移和感染风险。他认为,由于针位于肝脏实质内,受呼吸、心跳、消化道蠕动等影响较小,加上消融对肿瘤细胞的灭活及周围组织炎性粘连,发生位移风险相对较小。因消融针是无菌用品,消融过程中的热能量也能杀灭部分细菌,且将周围血管闭合,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但他也表示,一般情况下,肝脏肿瘤消融术后因肿瘤坏死也可能发生肝内感染,形成肝脓肿,故感染风险无法完全排除。
律师
此类情况时有发生
患方如何维权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医药法律业务委员会主任龚拥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手术中如纱布、器械等异物被不慎留在患者体内的事件时有发生。此类事件,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医务人员疏忽大意,术后被动地发现,这种情况属于医疗过错行为导致;二是医疗器械在术中发生断离,可能是医疗器械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医师操作失误。
“具体到此次事件,手术后医师已向患方告知针头遗留在体内,可排除是疏忽大意导致的遗留。那么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医生操作失误,需作进一步调查。”龚拥军表示,此次事件可能涉及医疗行为和医疗产品质量问题,患方可向卫健委、药监局、市监局反映情况,申请调查处理。
他也表示,若院方存在过错,医患双方可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赔偿问题;若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患方可直接要求医院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赔偿。协商不成,可考虑走法律途径维权,“向法院起诉后,法院可以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但机构少,成本也比较高。”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周卓玥
原标题:安徽一患者术后针头留体内30天 院方:已组织专家会诊并上报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