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冷”的拉尼娜不冷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4 10:01

在大众的印象中,拉尼娜发生年,冬季会变得异常偏冷。气候专家曾预言:拉尼娜来了,2024至2025年的冬天将会是个“冷冬”。近日,这则预言却被一组数据打破——2025年1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3.23℃,成为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份。

反常的天气现象,在浙江也有所体现。时而频频低温“冻住”了西湖和钱塘江,时而又暖得要穿起春装。比如2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全省最暖的庆元,气温达到24.8℃,最冷的湖州,仅8.3℃,同一个浙江,温差却如此悬殊。不禁让人疑惑:向来以“冷”著称的拉尼娜,今年为何一反常态?这背后又意味着什么?未来天气究竟是冷是暖?

▲2025年1月,全球气候“红红火火”。图源: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3S)

“失灵”的拉尼娜

今年的拉尼娜很特殊,难以像往年一样成为降温“主力军”。回顾过往,拉尼娜事件对浙江气候影响显著,比如2008年,全省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水管冻裂、电力设施受损;2011年,全省冬季气温同样偏低,部分山区积雪长时间不化,给当地居民生活和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2008年,萧山机场工作人员正在除雪。 受访者供图

但今年的情况却不同。1月,全省气温总体偏暖1.2℃,呈现出别样的温暖冬日,与以往拉尼娜年大相径庭。进入2月,天气出现反转,冷空气接连来袭,让全省总体气温偏低,安吉地区甚至出现了-7.8℃的低温,杭州最低气温-4.6℃,创下近35年来同期新低。不过这种降温并非拉尼娜绝对主导,比如蛇年的首个“寒潮”,虽然有拉尼娜的“身影”,但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发生的改变,影响了局地气候。

“今年的拉尼娜不仅来得晚、走得快,实力也不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告诉记者,原本预计拉尼娜在秋冬季出现,可是它却在2025年的1月才来,足足延迟了几个月。据国家气候中心报告最新显示,预计我国拉尼娜状态将维持至2至3月。然而到了入春之后,随着气温升高,预计春季中后期将减弱。那么,从拉尼娜状态升级到更剧烈的拉尼娜事件的概率将会降低。目前预估,拉尼娜事件有59%的可能性持续到2月至4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往年通常长达9至12个月。

背后的“搅局者”

全球变暖或许是拉尼娜制冷作用减弱的关键因素。近20年来,全省1月份的气温普遍偏高。比如今年1月,全省最高气温达到7.15℃,温度偏高,却依然进不了榜单前十。毛燕军表示,2000年以后,拉尼娜的降温效应和气候变暖的效应出现了相互抵消,所以冬季气温往往会出现有时偏暖,有时偏冷,冷暖波动较大。

在全球变暖趋势下,拉尼娜事件的影响更加复杂、多样。对浙江来说,拉尼娜发生年的冬季往往会受偏北风异常影响,水汽输送条件较差,降水明显偏少。数据显示,从1月开始,全省偏少80%左右。而对于1月偏高的气温,有气候专家担心,2024年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2025年会不会再创新高,全球极端化的气候发展可能变得更加激烈,更加难以捉摸。

至于今年是否是“暖冬”,还得看接下来的这20天左右的气温情况。据最新预报显示,未来五天,全省最高气温普遍在10℃以上,像15日前后,丽水等浙南地区还将冲上20℃。天气格局也将从晴好天气转为阴雨相间转变,全省各地将迎来久违的雨水。

备好应对之策

面对气温的大幅变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业生产。对此,省农业专家早早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暖工作。“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大多农作物和植物已经在逐步适应慢慢变暖的冬季,怕就怕突然地升温和降温。”浙江大学农学院周伟军教授告诉记者,这个冬天,全省冷热交替频繁,雨水分布不均匀,不少浙南地区的农作物容易被较高的气温“迷惑”,出现了提前抽薹或现蕾开花的情况,紧接着又遇到气温骤降,为了抗寒,农作物往往会消耗很多营养和能量,苗就会长得细长不健壮。

▲过年期间,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周伟军奔波于全省各地,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受访者供图

目前,全省各地的油菜、大小麦、蚕豆、豌豆等春花植物正处于越冬后期,即将进入非常关键的抽薹期。周伟军建议,苗小的,可在雨前追施复合肥加尿素,后期根据长势少量多次再追肥一次。气温升高时,要注意做好防止病虫草害的措施,及时防治和适时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此外,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水位,保证沟渠通畅,减少烂根烂苗现象发生,促进根系稳健生长,做好精细化管理,减小天气带来的影响。

潮新闻 记者 张源

原标题:属“冷”的拉尼娜不冷了?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唐文培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