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以旧换新,如何再添一把火?
2025-02-14 07:53
“抓紧买,万一后面没‘国补’了呢”“想换新能源车,但老油车又还能开,纠结”……面对此前不少消费者的顾虑,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用4个字给出了回应——加力扩围。
以旧换新,换来了消费市场的春风。截至2024年12月13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2025年开年,随着补贴范围的不断扩大、政策资金的持续加码,全国消费市场进一步迸发活力。
在全球经济低迷与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的以旧换新为什么可以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随着政策加力扩围,以旧换新如何推动消费市场再升温?
▲2024年9月20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市民在华夏家博会现场选购家电。孙凯芳 摄/视觉重庆
这个春节,流行起了新的“年货三件套”: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手环。
这与今年1月,我国新增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密切相关。数据显示,仅1月20日至2月8日,就有200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事实上,以旧换新在我国也不是“头一遭”。这一模式已经在实践中经过多次检验,形成了推动国民经济正向循环的“中国经验”。
2009年6月,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2010年,两项政策继续实施,效果显著,共拉动消费1700多亿元。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以旧换新正是打通消费堵点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困难和挑战。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就是“对症下药”。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以旧”减少了“库存”,“换新”刺激了需求,进而打通经济运行的“堵点”,“一子落而全盘活”。
同样面对供给过剩、消费低迷的局面,一些国家总是容易陷入“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摆荡之中,要么政府干预过度让市场失去活力,要么难以形成有效的救市措施。
无论是以“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的方式创造就业,抑或把“全民发钱”奉为刺激消费的“特效药”,还是通过“倒掉牛奶也不卖给穷人”的方式调控产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触动需求与供给卡滞的症结,更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难题、谋福利。
可以说,以旧换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配合的典型范例。
新一轮以旧换新持续加力扩围,让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了更优质的产品,企业实现了增销量、清库存,国民经济也在消费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走向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经济持续崛起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国家以旧换新、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等多重政策的优惠下,大批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节上看展、购车。孙凯芳 摄/视觉重庆
以旧换新,不是简单地废弃,而是创造性转化。在实际操作层面,还需要及时攻破政策落地的堵点和难点,并抓住良好的市场态势趁热打铁,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把火”。
进一步加力扩围,把消费市场这个炉子烧得更旺。从经济学视角看,消费是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的函数。推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不断扩大换新商品范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与存量政策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更大消费潜能。
事实上,广大消费者仍有消费升级的需求,应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渠道,让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企业参与以旧换新。同时在加大优惠力度、增加补贴品类、简化申请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做到从换物品到换服务、从换服务到换体验、从换体验到换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国家统一的政策基础上,各个地方还可以结合自身区域经济特点,主动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方案。比如在这一轮以旧换新中,有的地方通过“国补+省补+企补”叠加,让顾客感到诚意满满,撬动了一大批潜在消费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以来,也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在参与以旧换新的过程中遇到了“先提价后打折”“补贴后比平常还贵”等情况,质疑国补资金被商家和平台“薅了羊毛”,消费者获得感不强。
国家拿出真金白银促消费,就要避免资金沉淀和挪用,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流向目标群体。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让申请程序、审批流程和使用流向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进行技术监测,及时对异常补贴行为进行清理,设立更多的社会监督反馈渠道,确保政策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以旧换新并非简单“换新”,还要抓住机遇完成消费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以旧换新不应该沦为“吃补贴”“赚快钱”,而是要抓住政策机遇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乘势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比如在这一轮以旧换新中,对“旧”的配套服务和伴生产业也要及时跟上,通过“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在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的同时,规范二手商品交易,加快再制造产业升级,进一步畅通以旧换新经济循环,让旧产品释放出新动能。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民对新政策高度关注,全国范围内以旧换新热度不减,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暖意渐浓的新态势。为以旧换新“再添一把火”,将会让消费者更有信心,让市场更有活力,让中国经济更有底气。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