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丁香花”揭秘:北京国企科技让主火炬智能燃烧
2025-02-11 20:35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在举行。开幕时,白色“丁香花”主火炬绚丽绽放的一刹那,美轮美奂的场景十分惊艳。稳定的燃烧、飘逸饱满的火苗、震撼的视觉效果赢得全场欢呼。这一震撼场景背后,离不开一支来自首都北京的国企技术团队。
高效:燃烧系统设计安装 耗时不足3个月
北控集团旗下北燃实业所属环能科技火炬团队曾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柬埔寨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等主火炬燃烧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保障。
▲主火炬燃烧器吊装。企业供图
为最大化利用时间,10余人的团队加大项目统筹力度,打破传统流程限制,将管线设计与燃烧器材料、零部件采购和制作等同步推进,通过多方紧密高效协作,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主火炬控制系统接线调试。企业供图
“说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着图纸设计、材料购置、燃烧系统制作、安装、调试、优化等一系列工作。”董李表示,火炬既要有美感,又要实用且安全可靠,还要兼顾当地的严苛环境条件……当时,哈尔滨冬季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上下,戴着手套无法完成精细调试任务,摘掉手套1分钟手就冻得红肿僵硬,团队成员一直在冰天雪地中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可喜的是,火炬团队仅用不足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从设计、制作到安装交付的全部任务,所有管线和零部件在项目现场顺利连接,一次性调试成功,提前完成任务。
科技:智能系统经得起风雪考验
考虑到哈尔滨特殊的气候条件,此次主火炬的火焰要具备很强的抗风、抗雪能力,而以往人工调节手段不能实现精准控制要求。为此,火炬团队在设计燃烧控制系统时,充分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对燃烧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创新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洪水优化算法的火炬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温度、风力等情况,自动调节燃料的流量、压力,从而实现对火焰大小的自动控制。”董李表示。
▲火炬团队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线检测。企业供图
据介绍,这套控制系统最初被用于洪水治理,环能科技火炬团队从中获得灵感,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海量数据的喂养和不断迭代优化,设计出多种热备方案和相关程序。一旦发现有风速、降雪等天气变化,控制系统马上会根据实时数据,又快又准调整控制参数,实现对火焰的自调节。
在引入智能系统的基础上,火炬团队还精心设计三套控制系统,分别为全电动控制、手动控制以及半自动控制,三套系统相辅相成,确保燃烧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安全运行,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坚实保障。
巧思:高标准设计 隐藏新工艺
“雪韵丁香”怒放,燃烧装置就巧妙地隐身其间,呈现为“花蕊”的模样。而看似简单的设计,却隐藏不少巧思。
据环能科技火炬团队介绍,火炬燃烧装置设计56个燃烧喷头,代表着我国56个民族万众一心凝聚团结。燃烧装置外圈的棱缝造型更好地模拟花蕊形态,不仅起到美观和隔绝火焰的作用,还增加二次引风设计,进一步保证火焰的燃烧状态。
“这次火炬设计标准很高,团队引用很多新工艺,保证火炬燃烧的效率和稳定性。”董李说。
比如,主火炬燃烧器火孔间距的把控精确到微米级,这在工业制造中属于极高的精度要求,通常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高端领域。这种级别工艺标准的采用,可确保火炬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能够精准地控制火焰的形状和强度。
▲开幕式后火炬团队成员与演员合影。企业供图
“哈尔滨冬季气温特别低,但火炬燃烧时火焰温度又特别高。我们必须同时解决耐低温和耐高温这个矛盾。”董李介绍,火炬团队多次对模拟花蕊的外装饰涂层同步进行耐低温和耐燃烧实验,最终确定外装饰涂层工艺,使模拟花蕊能够承受零下50℃的低温,确保火炬在极端寒冷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功能。
火炬团队还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多次耐燃烧试验,包括对材料的燃烧性能、烟雾产生、毒气产生等指标的评估,确保这些零部件在高温火焰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