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网络水军”灰产链:刷1万个赞只需248元,有建筑工人转行“水军”非法获利百万元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0 20:13

▲“网络水军”团伙发布的促销信息。

“刷1万个点赞/248元,刷10万次播放/98元,刷1万条评论/1680元,刷10万次分享/888元……”明星涨粉、主播带货、网红打造,各种制造人气、增加流量的订单五花八门,明码标价,只要花钱就能实现“转评赞”。

近日,记者从四川凉山警方获悉,四川凉山公安成功侦破一系列“网络水军”案,民警分赴全国多省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彻底斩断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水军”交易网络。办案民警向记者揭秘了“网络水军”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刷1万个赞只要248元

“休闲鞋网站”接单有猫腻……

日前,凉山甘洛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在网络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网络账号存在有偿提供虚假转发、点赞、评论等刷量控评服务。

“真人互动,大数据让我们相遇,让你的粉丝快速增长。”相关宣传中还列出了其“价目表”,“刷点赞价格:500个点赞/20元,1000个点赞/35元,1万个点赞/248元。刷评论价格:100条评论/25元,500条评论/98元,1000条评论/188元,1万条评论/1680元。刷转发价格:1000次分享/15元,5000次分享/50元,1万次分享/95元,10万次分享/888元。刷播放量价格:1万次播放/12元,10万次播放/98元,一百万次播放/866元,一千万次播放/5200元……”

民警以短视频博主的身份在评论区询价,对方很快回复并发来一条链接。民警打开链接之后,发现是一个男士休闲鞋网站,但货架上根本没有鞋出售,只有账号养号、运营孵化等内容。“顾客进入这个网站平台,需要自助下单购买。”办案民警介绍,“网络水军”制造虚假流量的行为,涉嫌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非法经营罪‌。

对此,甘洛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民警发现,该网站注册人名叫吴某甲,四川达州市人。“她长期在QQ群或微信上,为他们的平台打广告,招揽顾客。”在掌握相关线索后,专案组民警立即前往达州开展工作,“吴某甲在达州某小区租下了一套房屋,专门作为工作室。”

“网络水军”24小时接单

哥哥组建团队招揽员工,妹妹加入

民警蹲守发现,该工作室有10余名员工,他们早中晚轮班,24小时都在接单。民警介绍,对这些“网络水军”进行抓捕时,“他们正在操作电脑和手机,我们迅速就把现场控制了”。

▲民警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

该网站除了对外的客户端,还有对内的管理端。“管理端的功能就是上货,像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样,他们进入这个网站之后,可以对这些单子进行设置。”民警介绍,若看到顾客已经付款,“网络水军”会根据订单内容开始工作,在完成顾客的需求后,一桩交易就此完成。

据员工们交代,网站的老板并非吴某甲,而是其哥哥吴某乙。“吴某甲主要是给吴某乙的公司招聘人员及收费等,主要资金进入了吴某乙的账户。”民警介绍,吴某甲、吴某乙兄妹两人在公安机关的劝说下投案自首。

吴某乙向民警交代,他曾是一名全职“网络水军”,主要是给商家刷五星好评。后来,随着短视频的火热,开始接短视频刷量等业务。2018年以来,随着订单量增大,吴某乙组建团队并招揽员工,同时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搭建服务器,通过网站完成接单任务。

▲民警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

给主播刷流量、为明星点赞

有时一天数千个订单,能挣几千元

吴某乙的团队逐渐形成了前端接单、终端分流、末端操作的模式,他们通过虚假流量牟取暴利,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产业链。

从事“网络水军”多年,吴某乙很熟悉各大平台的规则。他告诉民警,2018年,某短视频平台推出一款DOU+的内容加热和营销推广产品,用户可以通过这一渠道付费引流,能够提升视频播放量与互动量。尽管如此,他手中的业务量依然只增不减。

吴某乙交代,由于短视频行业处于风口期,有需求的客户很多,他们根本不愁订单,“除了成本,一天就能挣三四千元。”如果订单实在太多完不成,他们会转一部分给同行做,“有时一天有几千个订单,有的一单只赚5角钱,有时一单能赚1元。”

除了给带货主播们刷流量,他们还为某些知名度不高的明星点赞造势,甚至与MCN机构合作打造网红。比如,有的主播带货需要增加人气,就找到吴某乙团队刷点赞量、观看量,诱导消费者消费购买。

“他们通过制造虚假流量,让消费者看到点赞、观看量很多,增加对其产品的信任感。”民警介绍,“网络水军”通过虚假交易、刷好评等手段,人为制造虚假商品销量数据和商业信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民警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

捣毁多个“网络水军”团伙

在全国10余个省份抓获27人

吴某乙等人落网后,民警对该团队的关系架构进行梳理发现,与其业务来往最多的是一个叫葛某的男子。葛某平时生活在四川遂宁,孩子在大城市念书,他还在当地购置了房产。“葛某之前在工地上班,家境一般,光靠他打工的收入,可能无法在大城市买房。”民警说。

经查,葛某也搭建了一家网站,他通过该平台获利多达100万元。据民警了解,葛某之所以从建筑工人变为“网络水军”,是因为他之前被辞退,其妻子嫌他穷与他离婚。后来,他一心想赚钱,发现做“网络水军”来钱比较快,于是他与一名叫唐某某的女子,搭建起一个“网络水军”团队。没过多久,他和唐某某结婚,夫妻俩合力“搞钱”。

随着“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开展,葛某渐渐察觉“网络水军”已成为相关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他立即关停了网站,把之前用于接单的手机摧毁或变卖,试图消除自己违法犯罪的证据。即便缺少平台,他仍在手动接单,接单后又转给下家,从中赚取差价。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多个从事“网络水军”相关业务的平台浮出水面,涉案人员相继落网。

▲“网络水军”团伙建立的接单网站平台。

警方介绍,这些“网络水军”团队利用网络搭建多个接单网站,用于接单、派发给“刷手”,制造某些短视频平台的虚假“赞、粉、评、播放量、直播人气”热度,诱导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从接单到派单的“串货”和完成订单的“刷手”,均由搭建的接单平台倒手中转订单,由群控软件控制上百部手机到手动点击刷单,再到编写程序制作插件完成订单。

为了扩大业务,这些团队还建立起所谓的“手动机房”,找到微商群、宝妈群进行人工转评、点赞,人工操作的价格高了数倍。在该系列“网络水军”专案中,民警先后分赴全国10余个省份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查获涉案手机600余部、涉案电脑设备17台,扣押违法所得400余万元。目前,该系列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记者 江龙)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 贺子桓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