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黄旭华院士 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0 18:43

今天上午,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举行,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其中还有很多人,是特意从黄旭华的广东老家赶来的。

送别黄老,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黄旭华的六弟 黄绍赞:他对我的影响很深,给我很大的鼓舞,我的人生是跟着他走的。他是我的好兄长、好老师。

黄旭华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九人,黄旭华排行第三。今天来送别黄老的亲属中,有的人当年曾经不理解,老三黄旭华为什么30年没回过老家。转折发生在1987年,黄旭华把一期《文汇月刊》寄给了母亲,杂志刊登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事迹。

黄旭华的六弟 黄绍赞:我母亲当时已经90来岁了,带上老花眼镜一看,这个杂志就说了黄总设计师有姓无名,但是也说到了黄旭华妻子李世英的名字。我的母亲也是有知识的人,她一看就知道这是我的儿子老三,把他全身的精力都倾注到核潜艇事业,这个事情应该理解。

在百姓眼中,他是共和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黄旭华奉命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绝密研发,从此“人间蒸发”30年。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为了测试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最大深度,亲自随艇深潜,成为世界首位参加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

他曾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本名叫黄绍强,黄旭华的名字,是他后来自己改的。

黄旭华的六弟 黄绍赞:原来叫黄邵强,我父亲跟他起的名字是要为祖国强盛。但是后来他说我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国像太阳一样旭日东升,所以叫旭华。中华民族,一定要像太阳一样旭日东升。

送别仪式当天,还有许多群众自发来到武昌殡仪馆为黄老送行。

连日来,送别黄老的鲜花汇成了海洋,鲜花上的卡片内容满是对黄老的不舍和敬意。

“黄总师一路走好,核潜艇36棵青松敬”,这束花的落款令人泪目。中国第一批核潜艇试航员被誉为“36棵青松”,他们隐姓埋名,每次出海前都要写下遗书,出航可能就回不来。

武汉市民 方女士:我认识黄旭华院士,他不认识我们,我看到他的事迹,我在家里哭了一场,我觉得我们要追的星就是这样伟大的人。我们要让年轻的孩子们懂得,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为我们的国家挺起来。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黄老常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送别、缅怀黄旭华院士。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杨潇 文为明 倪晶依 刘东立)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代修凤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