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机“撑爆”了!有家长排队猛拆红包:赶紧存一波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06 22:09

今年春节,你家娃收了多少压岁钱?

▲受访者供图

几千的有,上万的也有,让人心生羡慕。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这两天家长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将这笔“巨款”存进银行。一些ATM机还因为扎堆存款而“吃不消”,出现了存满无法继续存款的情况。

也有的家长选择带着孩子一起去存钱。“儿子今年开始要求自己保管自己的压岁钱,他说班上其他小朋友就有自己的银行卡。”杭州的唐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很早就有理财意识了,而且他们短期内也没有大额开销,“作为成长储蓄金存定期也蛮好的。”

▲春节期间,给娃送红包成了家长之间热议的话题

少的6千,多的2万3

节后拿着一兜子红包去存钱

“今年总共收进12500元,人情是爸妈帮忙还的,说是当做给我们的补贴。”台州的项女士家里是一对双胞胎。“现在孩子还小,所以这笔钱作为她们上小学的开支先存3年定期,到时候再取出来。”

“小的时候压岁钱都是被爸妈收走的,还觉得父母小气,现在拿着一兜子红包去存钱,感觉到的则是他们沉甸甸的爱。”项女士说,她对比了一下各家银行的定期利率,最终选择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3年年利率1.50%,小县城支行还有活动,新春期间送了一袋米。”

“我们家收了6000元压岁钱,送出也差不多这个数。”宁波的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进进出出都是自己腰包掏的钱,他还是决定让女儿自己支配这笔钱。“比如期末考试如果考得不错,就可以自行进行合理的大额支出,旅游又或者是买电子产品。”

“去年我们就带着她去办了民生银行的‘小鬼当家卡’,让孩子有管理账户的成就感,我们也能及时查看到明细。”蒋先生说。

▲受访者供图

“这个春节收了2万3,比去年还要多一点。光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就给了一万压岁钱。”唐女士笑着表示,这几年压岁钱的起送标准也高了一些,“我们90后小时候大概每家大概会收到100到200元,现在基本上都是五六百元起步了。”

“前几年压岁钱都是我打理的。今年儿子主动提出要自己去存钱,我也欣然同意了。”唐女士说,她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为小孩办理了工行宝贝成长卡。“除了压岁钱存起来,平时做家务之类的奖励也可以直接转到他自己的这张卡里,让他积少成多。”

▲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凭本人户口本及监护人有效证件,不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在五大行均可开立自己的账户。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还推出了少年儿童专属的卡种。

节后这两天银行排长队是常态

有ATM直接存满了

春节前,潮新闻记者走访时发现大家排队取钱,ATM甚至被取空了。节后这两天,情况则反了过来——ATM被存满,钱存不进了。

▲受访者供图

“先去了家门口附近的一家银行,结果到了以后发现已经贴上了存满的告示,只能又转战另一家。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妈妈一边拆红包一边存,垃圾桶里都是丢的红包。”温州的康女士笑着表示,大家都赶在一起存钱了。

“趁着中午休息去存一波孩子的压岁钱,没想到存了几千块后ATM的存款按键直接变灰了,存不了了。”杭州的郑女士告诉记者,“ATM满了,只能去柜台办理存款业务。没想到大中午的,居然也要排号十几位。柜台工作人员说这几天都是这情况,来存钱的人很多。”

▲受访者供图

“现在大家都习惯线上支付,所以过年期间收到的现金都会选择存到卡里再使用。这几天排队是常态,如果没有那么急,可以错峰来办理。”工商银行体东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存钱后有不少客户直接办理了定期,“新客1年期的年利率最高可享1.35%,20万以上的大额存单更高一些,一年年利率在1.45%,3年能达到1.9%。”

“我们目前个人定期存款三年期最高利率能达到2.2%,最低5万元起存,网点和手机银行都能办理。”杭州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呈现下降走势,“有定期打算早些存更划算。”

(记者 滕一韬)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田韵沁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