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刚果(金)东部冲突缘何愈演愈烈
2025-02-06 19:21
近一段时间以来,刚果(金)东部局势恶化,反政府武装组织“M23运动”攻入包括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在内的多个重要城镇,引发国际社会对爆发更大范围地区战争的担忧。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冲突有种族矛盾背景,其根源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而对当地丰富矿产资源的争夺则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的复杂性。
冲突升级引发担忧
1月26日以来,刚果(金)政府军和“M23运动”在戈马市区及周边区域不断交火。1月27日,“M23运动”宣称占领戈马,并表示将在戈马建立民政管理机构。刚果(金)政府始终否认戈马“失守”,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沙巴尼近日称,政府军仍在戈马市的一些地区坚守和抵抗。
标普全球公司网站文章认为,“M23运动”攻入戈马,标志着这场战争烈度的“重大升级”。
除戈马外,“M23运动”已夺取北基伍省大片地区,包括与乌干达接壤的贸易重镇布纳加纳、重要的钶钽铁矿城镇鲁巴亚等。
尽管“M23运动”单方面宣布从2月4日起实施人道主义停火,但实际上并未停止攻势。据当地媒体报道,“M23运动”于5日黎明抢占了南基伍省矿产小镇尼亚比布韦,该镇距离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仅100公里。
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人道主义危机加剧。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官员5日说,政府军与“M23运动”在戈马市的冲突已造成至少2900人死亡,当地水、食品、卫生服务的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殖民主义留下祸根
“M23运动”与刚果(金)政府军的冲突有着种族矛盾背景,该组织成立的原因可追溯至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胡图武装分子针对图西族的大屠杀。两族在刚果(金)东部也有分布且存在矛盾,其矛盾受到卢旺达大屠杀影响而加剧。2004年,刚果(金)政府军中认为自己长期被边缘化的图西族官兵成立反政府武装“保卫人民国民大会”。2009年,该武装与刚果(金)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接受政府军收编,但一些被收编官兵2012年再次发动兵变,组成新的反政府武装,这就是“M23运动”。
“M23运动”声称其使命是保护刚果(金)境内的图西族人,认为刚果(金)政府没有兑现和解承诺。该武装2012年占领戈马市,后在地区国家斡旋下撤出,2013年被政府军击败。经过多年蛰伏,“M23运动”于2021年卷土重来,次年开始夺取北基伍省大片地区。
种族矛盾也交织着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刚果(金)一直指责卢旺达支持“M23运动”,卢旺达则称刚果(金)军方与卢旺达反政府组织“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结盟,后者涉嫌参与了1994年大屠杀。
分析人士指出,刚果(金)东部冲突看似是种族矛盾所致,但究其根源则是西方殖民统治的遗害。殖民者出于自身利益划分殖民地边界而丝毫不顾及当地族群分布,这些边界日后成为非洲国家的国界,造成一些民族的生存空间被割裂。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对当地不同族群拉一派压一派,引发族群间的矛盾。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玛雅·尼科尔斯卡娅说:“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资源争夺令局势复杂化
此次冲突升级后,刚果(金)指责卢旺达试图通过支持“M23运动”来控制北基伍省的矿藏并从中牟利,卢旺达对此予以否认。
刚果(金)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国,其钴储量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50%和70%。这些矿产是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的重要原料。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近日刊文指出,随着世界对钴、铜等矿产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刚果(金)国内外各种势力介入冲突的动机也越来越强烈。
据报道,刚果(金)有超过100个武装组织,其中大部分都从采矿中获利。作为其中实力最强的一支武装力量,“M23运动”在此次冲突中也占领了多个矿业重镇。
戈马市之所以在冲突中多次成为争夺焦点,也与矿产资源有关。该市位于靠近卢旺达的边境地区,是刚果(金)东部重要的交通和贸易枢纽,也是通往富矿区的门户。
刚果(金)安全局势的恶化引发国际社会担忧。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近日表示,刚果(金)东部冲突有可能升级为更广泛的地区战争。联合国也警告,刚果(金)局势依然“极不稳定”,冲突“升级风险持续存在”。
(记者史彧 吕诚成)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