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今年怎么干?区县、部门、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吴刚 唐琴

2025-02-06 06:50

2月5日,市委召开“新春第一会”。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江北区、江津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罗蔺

两江新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锚定今年4月底前,攻坚产业项目100个、开竣工产业项目规模500亿元,推动全年全域GDP增长6%以上。

一、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支持长安、赛力斯等整车企业上量焕新,健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力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提质打造明月湖科创园,在合成生物、碳纳米管等领域前瞻布局;开展“智转数改”,力争全年打造数字化车间50个。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力争全年引育“满天星”企业50家。

加快打造西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高健

2025年,重庆将紧扣“高质量”“先行区”两大关键词,力争全年GDP增速实现西部领先、全国进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7%,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厚成势、整体跃升,重庆在西部地区的首位度、集聚度、贡献度不断提升。

突出抓当前,落实一揽子政策包,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抓实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全力承接国家重磅增量政策,逐项落实市级“30条政策举措”,加快落地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等干货条款,助推全年撬动大宗消费600亿元以上、培育10个百亿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突出攻重点,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放大战略叠加优势。全力争取国家战略赋能,争取双城经济圈“十五五”实施方案、支持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政策尽快出台。

紧盯做大做强“33618”

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而攀向新而进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志杰

2025年,重庆将锚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的目标,紧盯做大做强“33618”,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凸显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而攀向新而进。

突出稳存量抢投产、优招商强主体,推动巩固深化工业增长良好态势实现新突破。抓实抓细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县(园区)、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突出沿链聚合强集群、补短锻长育新优生态,推动“33618”产业集群能级实现新突破。巩固提升优势主导产业,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稳中提质,扩大先进材料生产和先进工艺应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畅通供需 引领潮流

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

江北区委书记 陶世祥

江北区将深耕商贸主赛道,努力保持优势、积厚成势、形成胜势,力争GDP增速、商品销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社零总额全市领先,商贸业全口径税收全市占比向20%迈进。

突出“国际”定位,在向外聚合上下功夫。放大“通道+经贸+产业”叠加效应,支持长安、海尔开拓增量市场,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力争新培育500亿级贸易型总部企业2家。

聚焦“消费”本位,在向内挖掘潜力方面下功夫。

围绕“首选”地位,在向优而行上下功夫。塑造“大美江北”城市品牌,全域创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化营商环境最优区实践,“百千万”全链条服务商贸企业,以环境迭代保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建设。

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中

冲在前作贡献

江津区委书记 唐大军

2025年,江津区将坚持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中奋力冲刺、作出贡献。力争到12月底,班列运货达10万标箱、同比增长11%,新签约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突出“枢纽能级提升”,全力以赴拓宽通道畅达全球。打造“东西南北”四向开放、“铁公水空”四网协同的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推动江津班列年开行量突破2000列,同比增长11.1%,占比全市第一。

突出“产业发展提速”,全力以赴聚优成势集优成链。力争全年新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突出“国际合作提质”,全力以赴互促共进互利共赢。力争全年园区与老挝、泰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

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华荣

2025年,长安汽车必保实现销量280万辆,力争达到300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00万辆、海外销量100万辆,全口径收入3200亿元。在渝产量将力争达到150万辆,产值力争达到1600亿元,可带动全产业链采购金额近1500亿元,带动上下游150余万人就业。

强化战略执行落地,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深入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持续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3大计划落地,加速中国、欧洲等全球6大区域布局。

坚定不移打造爆款产品,加速核心技术突破。2025年上市阿维塔06、深蓝S09、启源Q07等11款全新产品。

服务重庆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党委书记 陈斌

2025年,远达环保将全力推动重庆市与国家电投“11·28”会谈成果见效,重点推进“一总部两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电投水电总部在渝落地,打造国家电投在渝减碳降碳技术研发应用平台,打造国家电投在渝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平台。

远达环保将全面融入重庆生态环境治理、减碳降碳、能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奋力打造“国内一流生态环保领军企业、创新型能源生态融合发展领军企业”,积极助力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主动服务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绿色低碳发展,在“美丽重庆”建设中充分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吴刚、唐琴整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代修凤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