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要求商户彻夜亮灯也是形式主义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徐刚

2025-02-06 06:49

据媒体报道,近日,山西大同有商户称,春节期间古城内下通知: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十五期间,无论有没有市民、游客,商户要彻夜打开屋内、屋外所有的灯。该商户称,自己晚上11点被打电话叫去开灯,拒绝后,执法人员破门而入进去开灯,并且加装了新锁。当地媒体曾报道,政府倡议商户延长营业时间、夜间开启店铺灯光,以此亮化城市,额外产生的电费将由政府予以补贴。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通过灯光秀、夜景工程等方式提升城市形象,是很常见的做法。然而,强制商户亮灯的“一刀切”做法,却背离了“倡议”的初心,不可不谓是形式主义。

在市场经济下,商户拥有自主经营的权利,是否开灯理应由他们自行决定。即便“电费由政府补贴”,彻夜亮灯也会打乱商户原本的经营节奏,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如今是法治社会,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遵循合法、合理、公正的原则,绝不能逾越法律的边界。商户半夜被打扰,甚至遭遇执法人员破门而入,这严重侵犯了商户的合法权益。如此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既损害了商户的切身利益,也破坏了城市的营商环境。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举确实不合适,相关部门也正在处理。

在此事中,该被“处理”的不仅是执法不当的直接责任人,更是一种工作观念与作风。须知,城市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体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双赢。如果在政策制定之初,当地就广泛听取包括商户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声音,或许就能找到更加平衡且符合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商业特点,采取差异化的照明策略;或者在保障基本照明需求的前提下,给予商户一定的自主安排空间,让他们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开灯时间。特别是,“电费由政府补贴”的相关规则应该说清楚,不能让商家不明不白支出一笔“造景费”。

城市治理需要正确的政绩观,发展旅游则需要依托真正的竞争力。一个地方的旅游环境,不能靠商家的灯光来照亮,更不能靠虚头巴脑的形象工程来打造。只有切实拿出诚意、做好服务,游客才会真正感受到城市魅力。此外,在追求城市形象提升的同时,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尊重市场规律、维护法治尊严,也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唐文培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