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破译三杰”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2025-01-25 08:14
隐蔽战线队伍中有这样一群“解密人”,他们在乱码之中看懂无字之书,破译出绝密电文。在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以“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破译主力的中革军委二局,成功破译国民党军大量密码情报,打赢了一场场密码战,让红军在长征中一次次突破重围、绝处逢生。
曾希圣: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曾希圣,1904年出生于湖南资兴,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于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中革军委二局局长等职务。1932年,赣州战役期间,红军谍报侦察手段一度失效,无线电侦察台仿佛失聪。关键时刻,曾希圣提出“以破译密码获取敌军战役情报”的想法,并带头收集国民党电台的密码本和电报底稿,尝试通过对比分析研判,试图寻找密码对应的蛛丝马迹。曾希圣将突破口锁定在对根据地发动“围剿”的国民党军队所使用的最新密码本——“展密”上,他将这支部队所有往来电报进行了抄录,反复分析推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密电被全部破译,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
曹祥仁:打赢“无线电破译战”的奇才
曹祥仁,1914年出生于湖北大冶,1930年参加红军,不久后进入红三军团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进行学习,后被选中到谍报科侦察台,与曾希圣一起破解了被视作“天书”的国民党密码“展密”。
在1933年1月的枫山埠之战中,曹祥仁创下了无线电技术侦察史上的惊人纪录。在1月6日晚间到1月7日凌晨,恰逢曹祥仁独自值守电台,突然,国民党的五部电台几乎同时异常活跃,纷纷发出紧急呼叫,曹祥仁反应迅速,一边快速选台侦听,一边对五个电台信号进行精准处理,凭借扎实的报务功底以及对多种密本的超强记忆,他成功截获并破译出国民党军调整主攻方向,企图切断红军后路的关键电报。我军根据这一重要情报,迅速调整作战部署,对国民党军第14师和第5师展开有效阻击,还重创第90师,枫山埠之战大获全胜。
邹毕兆:善总结的破译“红色小鬼”
邹毕兆,1915年出生于湖南新邵,参加红军时只有15岁,17岁时经彭德怀推荐加入中革军委二局。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亲切地称呼他为“红色小鬼”。
邹毕兆在破译敌军密码时,边学习边总结,将破译密码的方法归纳为代替法、加乱数法、错位法以及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密码破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这些方法如今在密码分析学上被称为综合分析法、频率分析法、复合猜字法、归纳破译法等。
1933年2月,邹毕兆和曹祥仁强强联合,成功破译蒋介石的第一个特别本密码,之后逐渐得心应手,译通率经常达到“来一个通一个”。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后不久,除了在前线的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二局之外,在瑞金另成立了中革军委二局,称后方二局,曾希圣、曹祥仁留在前方,后方二局由钱壮飞任局长,邹毕兆负责破译工作。在独立开展破译的7个多月里,邹毕兆凭借出色的侦破能力,破译湘军密电,为红军在一个月内连续打赢两场伏击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邹毕兆曾详细记录了中革军委二局破译工作的成果,取名为《心血的贡献》,记载从1932年10月至1938年1月,中革军委二局共破译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各种密电达1050个,平均每月17个。“破译三杰”不只是一个传奇,更是真实的精神力量。那些隐蔽战线上的革命者,是暗夜里的灯笼,照亮中国革命的前行之路。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