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网购商品小一号?电商专供岂能沦为“电商专坑”
2025-01-21 20:33
直播间拍下的拖把比超市卖的小一号、洗衣液比超市的稀,明明是同款商品,线上买质量就差得多,不少消费者不解,为什么永远买不到主播手里那一款?据半月谈报道,长期以来,电商专供商品质量缩水饱受消费者诟病。一些商品的货源线上线下不统一,甚至在不同平台间刻意制造“壁垒”阻碍购买者比价,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一定程度扰乱了市场秩序。
电商专供本是电商优势,可以实现从工厂直接到店铺,省去中间商,让消费者的到手价更低。可有的商家为了低价冲量,线上、线下商品采用不同生产线,线上商品以次充好;有的平台把绝对低价作为唯一追求,迫使商家不得不动歪心思,以降低成本。电商专供的价格是下来了,质量也下来了,成了“电商专坑”。
在电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平台和商家想办法吸引消费者在情理之中,但这并不意味可以拿低价当噱头,把电商专供当成商品品质掺水的挡箭牌。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商品,看重的不只是价格低,根本上还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满心欢喜下单,到家发现货不对板,自然会对电商专供商品感到失望。据报道,遇到“电商专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相关投诉数量居高不下。想吸引消费者,却劝退了消费者,岂非得不偿失?此外,以次充好的电商专供产品还可能涉嫌违法。电商专供商品如果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但质量有显著差异,属于故意违反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
近年来,多地开展专项行动,对电商专供等产品加强监督检查,但“电商专坑”一再出现,说明平台和商家盲目追求低价的观念还没有扭转,而且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在平台经济日益成熟的当下,固然需要低价营销,但更重要的是在品质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点,满足消费者对商品质优价廉的期待,唯有如此,电商平台才能良性发展。对电商专坑,监管部门要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严查严处,倒逼平台和商家尽快转变思维,把质量和诚信“打上来”。
电商专供也好,平台专供也罢,说到底都应该是“消费者专供”。不管渠道有什么差别、包装有什么不同,商品质量必须同样过硬。
北京晚报记者 张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