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 老剧被P上离谱新广告,“让梅长苏吃外卖”的吃相实在难看
2025-01-17 21:03
许多网友发现,一些十年前的经典老剧画面中竟然出现了记忆中并不存在、理论上也不应该存在的广告。比如,《琅琊榜》里竟然出现了外卖广告,梅长苏也是吃上“拼好饭”了。
《琅琊榜》是2015年播出的剧,而“拼好饭”是2022年4月才试点上线的产品——显然是近期才被P进去的。目前被发现出现P图广告的老剧,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公寓》《杉杉来了》《都挺好》等等。
▲《琅琊榜》中出现了以前没有的广告。剧照截图
老剧被P新广告,最大的违和感在于时空错乱,荒谬感十足。2014年播出的《杉杉来了》里被发现过5G网络的广告,直接把中国的5G商用时代进程提前了五年。2015年播出的《何以笙箫默》里出现了谷爱凌代言的卫生巾品牌海报,而当时谷爱凌只有12岁。2009年播出的《爱情公寓》里,曾小贤胡一菲们上一秒还在用着小灵通式的按键电话,下一秒空镜镜头里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外卖标语。虽然,在影视剧中看到植入广告,对于观众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当看了无数遍的老剧中,突然出现了记忆中不存在、逻辑上不自洽的广告时,观众难免感到惊愕和不适,像“梅长苏吃外卖”这种突兀的植入,不仅破坏了剧情的连贯性,更让原本精良的制作,流露出一丝不伦不类的感觉。
▲网友吐槽老剧被P广告。社交平台截图
在商言商,影视剧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确实离不开广告的支持。没有广告收益,剧集的制作成本难以回收,更难以吸引投资,进而可能导致优秀作品面临难产。在行业商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当下,招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部剧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少剧粉还会将剧集的广告数量作为收视竞争力的参考指标,以此来证明自己喜欢的剧集的受欢迎程度。
但是,观众的包容度提升,不代表广告植入可以乱插一气,没有底线。无论是古装剧还是时装剧,只要广告植入得恰当、有趣,大部分观众都能理解并接受,甚至可能成为被津津乐道的热梗。热播剧《繁花》中植入上海本土品牌光明牛奶,从奶箱到送奶车再到刷墙广告都做成了当年的款式,不仅不显得奇怪,反而刷了一波“回忆杀”,成为观剧时的热门话题;《庆余年2》中将酸奶品牌“今译古”成酸酪,既符合了剧情的穿越设定,又缓解了植入的生硬感,这样的广告植入方式,就显得比较自然随性,更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可。
▲《繁花》里光明牛奶的植入广告。剧照截图
但是,现在很多品牌往老剧里P图植入,因为技术手段比较单一,无法很好地融入原本的剧情和画面,就会显得过分突兀,不合时宜。在古代剧、年代剧中植入一眼就是现代产品的广告,让人感觉时间线错乱,瞬间出戏。在剧情紧张、观众情绪高涨的时刻,突然植入广告,更是让人十分扫兴,难以接受。这种过于猴急、过分鲁莽的广告植入,破坏了观众对于经典的回忆,也损害了品牌形象,最终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经典老剧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质量过硬、演绎精湛,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带给不同人群以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观众对经典老剧有着别样的情感期待,希望它们能够好好地承载自己的回忆,让人每次打开时,都能有一种往事重现的安定感。然而,P图广告的突然插入,就像是一拳打碎了这种安定感,怎能不引发观众反感?
大家都乐于看到优秀作品挣大钱,广告商愿意投放,制作方和片方想多营收,都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电视剧中的广告已经是无处不在,除了深度与剧情融合的植入广告之外,还有贴片广告、暂停时的广告、小剧场广告、前情提要广告、跟着剧情突然冒出来的“创口贴”广告等等,让人在广告夹缝中看剧,哪怕买了会员也躲不掉,现在连老剧都要被奇怪的广告淹没,观众实在是很憋屈。
多年前,为了保障节目的纯净度,减少广告对观众的干扰,广电总局专门出台了“限广令”,禁止在电视剧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但如今看来,各种花式植入的广告,虽然没有占据单独的时长,却时时充斥于观众的视野之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这种“牛皮癣”式的广告,监管部门是时候出手整治一下了!(评论员 屈旌)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