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不能乱吃!关于甲流,你应该知道这些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1-15 16:17

寒冬来袭流感高发甲流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面对甲流应该怎样防护?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为大家提供贴心防护小妙招。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Q:我该怎么判断:自己是普通感冒还是感染了甲流?

甲流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普通感冒的症状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嗓子疼等。不发热或轻中度发热,寒颤不常见。

Q:怀疑自己感染了甲流,但是暂时没有发热的症状,是否有必要到医院检测?

不建议来医院检测。甲流起病较急,大部分人伴有发热症状。如无发热,可能不是甲流,也有可能是甲流潜伏期或甲流症状较轻微。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在家休息监测体温或自测甲流抗原。这段时间医院甲流患者较多,来院检测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

Q:市面上的试剂盒自测是否准确?

正规厂家生产、通过药监局审批的自测试剂盒,一般是可靠的。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甲流症状,又自测阳性,即可诊断甲流。然而因部分试剂盒质量较差、患者自测手法不专业、流感抗原敏感性有限等情况,自测阴性不代表一定没有问题。

感染甲流怎么办?

Q:感染甲流后我该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甲流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如发病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的甲流患者有密切接触,则甲流中招的概率更大,需把这个情况告知接诊医生。早期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甲流症状,缩短甲流病程。

Q:能否自行服用奥司他韦?

不建议自行服用,建议请有经验的医师评估后再服用。奥司他韦仅对甲型、乙型流感有效,对普通感冒无效;奥司他韦没有退热、止咳等作用,有相应症状的,需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奥司他韦是处方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Q: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应保持家里或工作环境整洁,尽可能多通风。如确诊甲流或疑似甲流,建议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与他人接触时戴口罩。

如何预防甲流?

Q:日常我该如何预防甲流?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Q:去年接种过流感疫苗,今年还需要接种吗?

需要。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期较短,一般为半年左右,因此建议每年都要接种。

Q:很多人说奥司他韦可以48h预防感染,是不是真的?

奥司他韦是目前常用的预防甲流用药。预防剂量为治疗剂量的一半,疗程为10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Q:周围很多人都感染甲流了,我现在接种流感疫苗还有用吗?

接种疫苗后需要2到4周才能有效产生保护,所以理想的接种时间是在流感季节开始之前。目前打疫苗虽然时间较晚,但也有作用。如果当下有发热或有其他急性疾病的,建议暂不接种。

Q:春节返乡在即,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1.防护用品准备:如口罩、手消、消毒湿巾等。2.药品准备:退热药等常用药物。3.自身状态准备: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建议先就医,不要带病出行。

Q:假期旅途中,我注意什么?

1. 在相对封闭又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建议佩戴口罩。2. 公共场所要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减少近距离与他人接触。3.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4. 勤洗手,多饮水,注意休息。

流感药物认识

Q:治疗甲流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RNA聚合酶抑制剂两种,前者的代表药物是奥司他韦,后者的代表是玛巴洛沙韦。

Q:患上甲流后,有患者反映服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药的效果不佳,是否存在伴随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部分流感病毒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2025年第1周,国家流感中心对 133 株当下流行的甲流毒株( A(H1N1)pdm09 亚型)进行耐药性分析,其中 130 株(97.7%)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只有3 株(2.3%)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高度降低,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敏感的,对聚合酶抑制剂均敏感。因此目前两类药物都是值得信赖的。

潮新闻 通讯员 章晓玥 记者 杨茜

原标题:奥司他韦不能乱吃!关于甲流,你应该知道这些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唐文培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