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警惕“海外高薪工作”的“天上馅饼”变“人间陷阱”
2025-01-13 11:29
近年来,诱骗中国公民出境加入诈骗组织的案件频发,给不少个人、家庭带来了沉重伤痛与损失。不法分子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行径之残忍,令人愤慨。
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团伙的诱骗伎俩可谓五花八门。他们常以“稳赚不赔”的高薪工作为诱饵,编造看似正规的工作名目蛊惑求职者;或施展情感诈骗手段,在社交网络上伪装成知心好友或甜蜜恋人,骗取信任后诱导出国;或是以旅游、商务考察等名义将人骗至周边国家,再设法转运至诈骗高发地。
一旦受害者上钩,被哄骗至境外,打着正规招聘幌子的犯罪分子便原形毕露,行诈骗之实。在境外,受害者会被威逼利诱参与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沦为诈骗分子敛财的工具,自身还遭受着严酷的人身控制与伤害。此外,诈骗分子巧立“赎金”“生活费”“罚款”等名目,向受害者家人敲诈勒索,每一笔勒索的钱财都沾满了受害者及其家庭的血泪。
犯罪团伙何以屡屡得逞?求职者信息不对称、防范意识欠缺是两个关键因素。犯罪团伙瞅准部分民众渴望“轻松赚大钱”的心理,利用他们对境外就业市场真实状况、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出国劳务正规办理渠道等信息的缺乏了解,便巧设“诱人馅饼”,使人踏入“人间陷阱”。此外,部分受害者自身防范意识淡薄,在面对种种诱惑时,不知该如何核实信息、辨别真伪,难以识破诈骗团伙的骗局,坠入诈骗分子布下的陷阱。
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打击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战果。公安部1月10日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抓获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5.3万余名,彻底摧毁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临近我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全部铲除,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战果,带动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和损失大幅下降。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加速翻新,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迎合个人喜好,为各年龄段、各职业背景、各学历层次的人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受骗群体广泛。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境外窝点规模仍然庞大,缅北涉诈犯罪问题得到明显改观,但境外仍存在大量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场所的所谓“科技园”“开发区”等。
1月11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发布信息,提醒中国公民警惕“高薪招聘”陷阱,不要轻信“高薪工作”“包机票食宿”等虚假承诺,以免受骗上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防骗而言,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不可轻易相信“海外高薪招聘”等虚假信息,对“无需经验、学历,月入数万”“高薪工作,详情面议”的海外招聘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头脑,仔细核实海外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过正规渠道求职和办理出国手续,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和缴纳费用等,避免落入骗子精心布置的陷阱。
尽管越来越多的相关受害者成功获救,但打击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出国劳务中介的行业监管,强化网络上虚假出国劳务招聘信息的治理,加强对从业者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求职者安全风险意识;加强对境外诈骗窝点的打击,全面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坚持不懈盯着打、追着打,坚决摧毁境外诈骗窝点,通缉重大涉诈逃犯,同时全面起底和清理境内推广引流、转账洗钱等涉诈黑灰产,斩断诈骗分子的“资金链”“信息链”。
只有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全链条打击,才能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切实为公民出国就业创造安全、有序的环境,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让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