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吃药,扛一扛就能好?这个说法靠谱吗?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1-12 09:23

根据我国疾控预防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1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情况,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3.8%,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进入流感季,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相关文章,教你如何防治流感。以下这些说法你听到过吗?

这些关于防治流感的说法靠谱吗?

流感不吃药,扛一扛就能好?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所谓“抗一抗就能好”并不靠谱。青壮年患有流感,如果体温持续不退,同时出现咳嗽咳、黄痰,可能也要去医院就诊。有的会合并一些其他的感染,包括细菌感染,这个时候要引起注意。

多吃含维C的食物就能防住流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办公室主任徐保平介绍,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如果人体内缺少,人就容易得一些疾病,但它对防治感冒或者流感是无效的。

板蓝根对预防流感有奇效?

童朝晖表示,板蓝根这一类的中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症状,但它是否能抑制病毒复制,至少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

甲流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分?

根据各地疾控中心的监测和预警信息,目前全国多个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较高,流感病例明显增多。专家表示,今年流感已经进入流行高峰。

流感的全名叫流行性感冒,当前主要以甲型流感为主。那么,甲流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呢?童朝晖介绍:

流感是全身的症状比较重,比如高热、嗓子疼,浑身肌肉酸疼;

普通感冒往往是体温会低一些,可能38℃甚至38℃以下,普通感冒会打喷嚏、流鼻涕、鼻子不通气,以局部的症状为主。儿童“中招”流感 症状和成年人一样吗?

有专门治疗儿童流感的药物吗?

徐保平介绍,儿童患流感后,消化道症状相对比较重,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是首发症状,先出现恶心呕吐,而不是先出现高热寒颤的呼吸道症状。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流感症状相对不典型,甚至体温不高,但如果出现呼吸暂停、嗜睡、不吃奶等症状,也要警惕“流感”中招。

2024年12月发布的最新版《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中就明确,目前我国获批临床使用的流感儿童用药,只有两类四种药。

一类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一类是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其他的药物儿童都不能使用。

全年龄阶段儿童可以使用的药物就是奥司他韦,早产儿也可以使用。其他药都是有年龄限制,比如,玛巴洛沙韦5岁以上可以使用。

不少人得了流感后,认为在家里吃药就好了,不用往医院跑。专家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自行治疗,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等人群,一旦患上流感,无论症状大小,都需格外重视及时就医。

打了流感疫苗,就能“一劳永逸”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流感的概率以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以及医务工作者,推荐每年秋季接种一次流感疫苗。那么流感疫苗如何起作用?是不是打了疫苗就能一劳永逸?

童朝晖:流感病毒有不断变异的特点,可能会产生毒株。因此,WHO(世界卫生组织)会不断更新推荐的流感疫苗毒株,这是科学预测的过程。一般来说,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毒株匹配比较好,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但预测不能保证100%正确率,也存在流感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不匹配的情况,影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

疫苗接种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产生足够的抗体,一般灭活疫苗需要2至4周,减毒活疫苗需要3至5天。如果在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之前,就遭遇了流感大军的侵袭,也会出现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

此外,身体接种流感疫苗1个月后,各项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个月左右开始下降,接种6个月后,抗体水平高于接种前,接种1年后显著下降。

(记者 张芸 史迎春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田韵沁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