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3个月筹集129万根枕木 有人捐了做新床的木料 成渝铁路那些不能忘却的往事
2025-01-09 07:26
2024年11月,我在内江有幸参观了成渝铁路展览馆,这个并不豪华,也不大气的展览馆,记录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也记录了内江与成渝铁路的风雨故事……
一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成都和重庆同时发出的两列火车在“成渝之心”的内江交会。透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思绪穿越时光隧道,让我们回到了70年前成渝铁路火热的施工现场……
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占领重庆,标志重庆从此回到人民手中。中央决定将中共西南局机关设在重庆,并任命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全面领导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和重庆市的工作。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西南军政委员会,任命刘伯承为主席。同时成立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指挥四川、云南、贵州、西康的武装力量,以及第3、第4、第5、第18兵团,负责肃清西南地区匪患和进军西藏的工作。
面对百废待兴的四川,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考验着刚刚成立的中共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们。那一段时间,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
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心以铁路交通为突破口,解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瓶颈问题,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和四川经济复苏。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敢啃这块硬骨头?
1949年12月31日,当时西南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邓小平便主持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作出决定——“修建成渝铁路”。但方案报到中央,考虑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财政相当困难,该方案被暂时搁置下来。
于是,邓小平决定到北京面呈毛主席。在见到毛主席后,主席要他说明修建成渝铁路的理由。邓小平沉思片刻,阐明了三点意见:一是四川交通闭塞,政令不畅。历史上都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修通铁路,可以使四川政令畅通;二是重庆、成都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修通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百业兴旺,还可以向全国输送优质大米、猪肉、禽蛋和其他副食品,互通有无;三是中国人还从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修建铁路,如果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展。毛主席听了邓小平的三点意见,于是才下定决心修建成渝铁路。
修建成渝铁路的时机,在当时看来,条件的确不成熟。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西南刚刚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结束,匪患猖獗,社会秩序尚未安定,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都存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西南人民,决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兴建成渝铁路,这是非常不易的,体现了中央对7000万西南人民的关心和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
二
成渝铁路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动工的。
筑路工具缺乏,靠铁锤、炸药、扁担、竹筐等简陋工具土法上马;筑路工人有时还要饿着肚子,夜以继日地赶工程进度。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加快工程进度?参加筑路的各路大军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先后研究出爆破开山新法、单人冲眼法等,运输方式改进为木牛流马、自造小车翻板自卸、滑板运送拱石,自设葫芦杠杆、绞磨起重、缆绳吊车等“土机械”。可以说,当时的成渝铁路筑路工地就是一曲扁担竹篮、铁镐铁锤的大合唱!
这场面感动了无数记者,也感动了无数中国老百姓。
面对奸商囤积木材,100多万根枕木,哪里来?四川人民热情高涨,掀起了献枕木运动。有的献出做新床、寿棺的木料,有的献出珍藏多年的樟木、楠木,有的直接采伐原木送往建筑工地。短短三个月时间,筹集枕木129万根。
面对水泥、钢材的短缺,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王二溪石拱桥,外形美观,通车70多年至今仍十分坚固。
当时,生活条件艰苦的程度可想而知,民工住在简陋的工棚,甚至在猪圈、羊圈安营扎寨。有的民工铺盖单薄,夜里只得几个人挤在一起御寒。没有饭桌,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和食材,通常每餐只有一个菜,而且是官兵、干群同吃一锅饭,没有人特殊,没人有怨言。
成渝铁路沿线还有不少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和铺盖卷,自备工具,走到哪里发现需要人手就在哪里干活。正是广大筑路官兵和民工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新中国在丘陵地区最省钱的铁路——成渝铁路。
为了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中共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组成了强有力的成渝铁路核心技术团队,由二野5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国民政府修建成渝铁路的专家蓝田,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萨福均、孙致远等人组成。邓小平和贺龙还主持召开专家会。邓小平问蓝田,“修通成渝铁路要多长时间?”蓝田回答:“要十年。”邓小平摇摇头说:“不行,太长了。”蓝田又说:“最少也要五年。”邓小平还是摇头:“还是太长了,新中国等不起,西南人民等不起,只能两年!”贺龙还起身向专家们作拱手礼:“成渝铁路就拜托各位费心了!”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在西南军区大操场举行了开工典礼。邓小平致词,贺龙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筑路大军。当天,筑路一总队高举“开路先锋”的旗帜,开赴九龙坡和油溪工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幕。
党中央和毛主席为成渝铁路确定了“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原则。修建过程中,发动广大军民实行大会战。修铁路所需的钢轨、鱼尾板、垫板、螺栓全部是由西南工业部101厂(现在的重钢集团)生产的,并且于1952年5月19日完成了生产任务,比计划提前了11天。第一辆车头,是“3859”号MK6型蒸汽机车,是由原满铁大连沙河口工厂生产的。在人民群众还习惯喊“洋火”“洋油”“洋布”的情况下,成渝铁路所需材料全部实现了国产,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无穷的创造力!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全部材料自主生产的铁路。因此,它在我国铁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时为什么要抽调那么多解放军参加筑路工作?一方面是部队便于统一指挥,节约人力开支;另一方面是部队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可以有效威慑打击国民党特务、土匪的骚扰破坏,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
成渝铁路1952年6月13日竣工,1952年7月1日正式通车,比计划工期提前了3个月。通车典礼在重庆和成都同时举行,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分别参加了在重庆、成都同时举行的通车典礼。成渝铁路的修通,不仅改变了四川的交通格局,更是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通车那天,两列火车分别从重庆和成都开出,沿途军民兴高采烈、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天。
三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社会、一个政权,甚至人与妖的本来面目。
早在1903年,清政府就有兴建川汉铁路的意向,而它的西段就是成渝铁路。由于后来清政府要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等国家,引起了声势浩大的四川保路运动,后波及全国。清政府不是努力化解民怨,而是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酿成震惊中外的“成都血案”,致使一场保路运动发展成全川范围的武装起义,从而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四川保路运动,最后演变成了“一条铁路,推翻一个王朝”的导火索。连孙中山先生都感慨道:“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
时间到了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了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开始修筑。后来,国民政府以修路为借口,民脂民膏搜刮了不少,结果只是在地图上画了一条“虚线”,却寸轨未铺。
为了这条铁路,成渝两地多少志士仁人几乎得了“相思病”,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从青丝等到白发也没看到路的影子,有的甚至熬到死也没看到心心念念的铁路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仅仅用了两年,西南人民盼了近半个世纪的铁路梦终于成为现实。时光荏苒,成渝铁路通车到现在,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很多故事已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很多人物已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但成渝铁路的故事依然鲜活……
在内江市市中区档案馆里,至今仍保存着一份1911年发行的《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股票》。这张股票的持有者是一个名叫傅恒泰的内江人。股票正面的右部分为股票发行说明、股票额、持有人和发行时间,左部分为股息单;背面右部分为股息单说明,左部分为火车图案和中、英对照的股票持有注意事项和限定要求,规定:“此股单照定章不得转售或抵押非中国人,如不遵章,此单即作废纸。”
斯人已去,股票仍在。一张窄窄的股票,折射出四川人民不解的铁路情结。
为了修通成渝铁路,不少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为纪念筑路大军的历史功绩,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英雄,内江市还在梅山公园内,建成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和“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毛主席为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的题词。
四
70年来,成渝铁路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流通和旅客往来,对发展生产和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出展览馆,我陷入沉思:当初修建成渝铁路的决策者需要多么大的魄力和担当?参与修建铁路的3万解放军战士和10万民工需要多大的奉献精神?诚然,展览馆作为教育基地,是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为主线,通过展陈成渝铁路修建、运营、管理各阶段史料,展示中国铁路百年奋斗史,展现西南铁路路网建设的形成、高速铁路发展进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显著成就。但是,我们更应该记住:旧中国百年屈辱史不可忘!成渝铁路精神不可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不可忘!
(杨辉隆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