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报名费悄悄在涨,如今跑步比打车贵?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26 08:16

▲蒋村跑团组织的少儿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众多小选手。受访者提供

上周末,东楚汕头马拉松、黄埔马拉松、宜宾长江马拉松和东莞马拉松等赛事刚刚落下帷幕。紧接着,12月29日,三亚马拉松、横琴马拉松、重庆荣昌马拉松、上合昆明马拉松……又有多场马拉松赛即将鸣枪开跑。

对于马拉松爱好者而言,年末的赛事根本跑不过来,12月,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达数十场之多。尽管赛事密集,但热门马拉松的中签率依然很低。同时,不少报名者也注意到了一个趋势:马拉松赛事报名费正在普遍上涨,让他们开始重新评估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成本效益。

赛事不断增加,报名费悄悄上涨

今年,全国有多少场马拉松赛事的报名费上涨?

据时代财经前不久的统计,2024年包括长沙马拉松、哈尔滨马拉松、长春马拉松、宝鸡马拉松、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黄埔马拉松等在内的国内多个赛事,项目报名费都有所上调,涨幅从6%到100%不等。

其中,哈尔滨马拉松全马项目报名费从2023年的150元/人上涨至2024年的200元/人,涨幅达到33%;

宝鸡马拉松半马项目报名费从100元/人上涨至150元/人,涨幅高达50%;

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普通个人名额的报名费从2023年的150元/人上涨至198元/人,涨幅为32%;

顺德半程马拉松报名费从去年的130元/人上涨至198元/人……

实际上,马拉松报名费用的上涨并非今年才开始的现象。而马拉松报名费涨价的预测,七八年前就在跑圈引发过热议。

一直被跑友誉为“最良心”的上海马拉松,在保持了10年的报名费后,于2023年宣布全程马拉松的报名费从100元上涨至150元,让部分跑友感叹“是否变了心”。

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的报名费用上涨幅度和涉及的赛事范围似乎更广泛。例如,首次举办的2024青岛黄金海岸精英赛,15公里项目的报名费为288元/人,有网友戏称,这场马拉松的单价为19.2元/公里,比打车还要贵。

面对马拉松涨价引发的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试图解释涨价背后的逻辑。

“不是主办方赚了,是参赛者赚了。”广东新中体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在参与南沙马拉松启动会后,针对200元报名费引发的跑友投诉,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详细解释了成本问题:“报名费涨到200块,还有钱赚吗?肯定没有。任何一个办得像样点的马拉松,在每一个跑者身上花的成本是300元至500元,这还不包括政府提供的资源。”

但从视频下的留言看 ,网友们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有人质疑:“如果真是亏本生意,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承办?”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2023年全年共举办699场路跑赛事,马拉松赛事数量(包含半马)就占了九成,总参赛人次超过600万。

虽然2024年的赛事总数尚未统计,但资深跑友预测,赛事数量将比去年增长12%至13%,其中第一次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至少有15个。预计到2025年,马拉松赛事数量还将继续攀升,各地赛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报名费和赛事的性价比可能成为跑者决定是否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是跑不起,而是看性价比

报名费上涨与办赛成本提高不无关系。面对大众跑步热潮迎来了全新的爆发期,为满足更多人的参赛愿望,不少赛事将规模不断扩大。

比如,2024年长沙马拉松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参赛总人数规模增加至30000人,同年太原马拉松赛总规模从3.5万人增加至4万人,即便这样仍“一票难求”。规模增加带来的是,从保障到物料等众多参赛成本直线上升。

在马拉松报名费用上涨的问题上,资深跑友和普通跑者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

对价格波动,普通跑者显得更加敏感。

一位爱好跑步的00后女生表示,自己一直想参加几场马拉松,感受一下马拉松的氛围,但就像买演唱会票一样,对于这种体验式的马拉松,她会选择那些价格相对便宜、重在参与的比赛。所以报名费过高的马拉松,对她来说,可能就不会成为首选,“我会根据自己的预算和赛事的吸引力来做出选择,以确保既能参与到马拉松的盛会中,又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

相比之下,资深跑友更关心的是中签率和跑马体验感。

▲蒋村跑团。受访者提供

12月24日凌晨5时,杭州西溪湿地北门路边,被霜覆盖的小草泛着一片银白。王华山和蒋村跑团的跑友们已经在这里集结,开启一周三次的训练。

有11年跑龄的王华山在2024年完成了6场全程马拉松和10场半程马拉松。对一次报名费上涨了几十元,他并不太在意:“其实不太有感觉。”王华山表示,跑圈对马拉松报名费有一定的共识。目前,全程马拉松的报名费基本在150元至200元之间,而正规越野赛的费用大约是10元/公里。“这和跑者一年花在装备上的钱相比,不过是小数目。”

“报名费上涨过快也会给组织方带来风险。”王华山回忆道,像此前省内某场马拉松曾突然提价至300元,引发跑者不满,最终又降回原价。

“跑友们更注重的是感觉和体验,并不会在意报名费多收了三五十元。”作为蒋村跑团的组织者,王华山和跑友们曾自办过马拉松活动,比如3.5公里的少儿马拉松,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他们为每个冲过终点的孩子准备了完赛奖牌,即使是最后一个完成的孩子,挂上奖牌时也满脸自豪。王华山认为,这种成就感对成人马拉松同样重要。

“150元到200元的报名费确实不算高,关键是服务要跟上、要相匹配。”资深跑友普遍认为,像上海马拉松、无锡马拉松这样能提供良好体验的赛事,即使报名费超过200元,他们也会报名。

这一点也得到了马拉松重度爱好者沈昊泽的认同。自2015年起跑马拉松的沈昊泽,已参加了百余场赛事,包括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和东京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是名副其实的“六星跑者”。

沈昊泽认为,国内马拉松报名费相对于主办方提供的服务来说并不算高,国内赛事的商业化运作程度与国际赛事相比也较低。

他指出,波士顿、纽约等国际马拉松报名费基本在300美元左右,且难以中签,而国内报名费基本在100元至200元之间,按照参赛包、完赛包及赛事配套服务计算,这样的费用并不算贵。

“如果服务好、质量高的赛事,可以接受报名费上涨,但无法接受起点终点区域宾馆价格暴涨。”跑友“璡-11”提出的另一个涨价问题得到了众多人的共鸣。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的增多,比赛期间酒店价格暴涨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比赛期间订宾馆就像开盲盒。”王华山也很感概,这是眼下跑圈里大家提及比较多的话题。每次,王华山都会根据以往赛事举办时间提前预订,以应对临近比赛酒店价格暴涨的问题。

这笔经济账,究竟怎么算

随着报名费上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马拉松费资金的去向。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需要多少成本。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办赛成本支出主要包括赛道建设、人力成本、装备补给、安保、医疗等竞赛运营,赛事直播、赛事宣传等赛事营销及赛事奖金等各个方面。不同规格等级的赛事会有所差异。

通常,办赛成本与比赛规模成正比。虽然难以给出确切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拉松比赛成本绝不低廉。

那么,为何全国众多城市仍竞相举办马拉松比赛?

这背后便是马拉松带来的经济效应。

经济学上有个“马拉松周期”,指的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有相关人士透露,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类——报名费、政府补贴费用以及赞助费用。

一二线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大多在2万人到5万人之间,报名费在2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

赞助费用的计算略显复杂。大家比较熟悉的分类有冠名赞助商、官方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等。

有财经媒体观察到,今年无锡马拉松,还多了顶级合作伙伴、专项服务商和官方合作酒店的title(头衔),像上海马拉松,还多出物流服务商、保险服务商、官方指定能量胶合作商和官方指定摄影服务商等分类。

算下来,一场马拉松至少有超过10家赞助商。有专家算过,一般冠名商的赞助费千万元起步,合作伙伴则需付出500万元至800万元,赞助商的费用通常是两三百万元,供应商百万级别就可以挤进来。

这么一比,报名费占比其实是很小一块。

▲12月22日2024汕头马拉松鸣枪起跑。图源:新华社

但除了这些经济效益外,马拉松赛事产出的带动效应——拉动旅游,带动当地消费、传播城市文化等,是很多地方坚持办赛的主要原因。

相关研究显示,马拉松赛事的外地参与者对吃、住、行、游、购、娱等间接消费的带动比例高达1∶13。

比如年年举办汉马的武汉,据组委会不完全统计,已有5.3万人次游客因“汉马”来到武汉。

2024无锡马拉松,估算产生经济效应约2.8亿元,其中餐饮、住宿分别产生经济效益1.27亿元和1.17亿元。

12月1日开跑的2024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作为国内首个环西湖跑的女子马拉松赛事,共有8000人参加。西湖元素与女性力量的结合,使赛事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

一人跑步、多人消费,从“参赛”升级为“旅游”。显然,马拉松赛事不仅仅是参赛,更是创新了体育消费新场景。

这条42.195公里跑道上,隐藏着巨大价值。如何为跑者提供更健康、更公平的参与方式,为赛事寻找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这不仅关乎马拉松赛事的长远发展,也是对城市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袁文蕙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