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病人”成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治愈者,为何难再复制?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10 20:21

刚刚过去的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提倡“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终结艾滋病,是人类对抗这种疾病的最高理想。但自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全球累计约8300万感染者中,有4230万人死于艾滋病病毒所致的相关疾病,功能性治愈案例只有7个。最令科学家头疼的是,这些治愈案例的成功难以复制,业界既没有研究清楚治愈的根本原因,也未找到可推广的方案。

为什么从艾滋病成功治愈的案例中没能总结出有效的可复制路径?最新研发的暴露前预防药物“100%有效”意味着什么?未来,长效控制病毒会成为变相的治愈方式吗?我们请知名科普作者张田勘来说一说。

治愈案例为何难复制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疫情已在全世界持续40余年,迄今既无根治性药物,也无预防性疫苗。

治愈艾滋病为什么这么难?因为病毒不仅会袭击,还会潜伏。

HIV主要破坏人体CD4+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若未治疗会发展为艾滋病。进入人体后,HIV可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片段,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中。这些整合了病毒基因组的细胞可能会进入静息状态,成为病毒储藏库,并广泛存在于人体外周血、淋巴结、肠道、脾脏、大脑和男性生殖器官中。研究证实,HIV感染机体后在1-3天内就会建立持久的病毒储藏库。即便是现在治疗艾滋病很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对处于潜伏状态的HIV病毒储藏库也几乎不能发挥作用。随着病毒储藏库被激活释放,人体可能变成HIV源源不断的生产者,这就是目前无法治愈艾滋病最根本的原因。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者“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于2012年7月宣布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以推动艾滋病治疗研究。

1995年,蒂莫西·布朗在德国柏林检测出HIV阳性,主治团队提出找到携带抗HIV基因(CCR5 Delta 32)的捐赠者,在治疗白血病的同时让他摆脱艾滋病。CCR5是人体细胞表达的一类受体蛋白,也是HIV侵入细胞需结合的重要受体之一,如果感染者移植具有CCR5突变的捐赠者的干细胞,就有可能“免疫”HIV感染。结果,布朗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治愈者,被称为“柏林病人”。

于是,科学家开始尝试同类别的治疗,或在成功的案例中寻求治愈的原因,但现实是失败远比成功多。很多有着类似情况,也同样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并没有复制布朗的成功。

新药如何做到“暴露前100%预防”

无论从根源出发,还是从治愈案例入手,目前都没有找到“治愈”的途径。但在治疗和预防这两个方向的最新进展中,长效是最重要的趋势。

由于疫苗迟迟未能研发出来,现在防治艾滋病主要靠的是药物。药物分为3大类:一是暴露前预防药物,如前文提到的来那卡帕韦、舒发泰和达可挥;二是暴露后阻断药物;三是常规治疗药物。

暴露前预防已经非常高效,比如,今年7月公布的长效(每半年注射一次)暴露前预防药物来那卡帕韦(lenacapavir)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00多名16岁至25岁女性受试者获得了100%的保护。

在发生高危行为,如在医疗过程中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无保护性接触或性行为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在72小时的窗口期服用暴露后阻断药物来避免HIV感染。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8天全疗程使用暴露后阻断药物的保护率为100%。不过,由于伦理和临床实践的限制,尚未进行人体试验对照研究。

感染HIV及诊断为艾滋病后,要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即进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阻止HIV进入人体细胞或阻断HIV在人体细胞内复制和(或)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人类DNA中。临床上,通常需从不同类型的药物中选出两种或多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即“鸡尾酒疗法”。

长效控制病毒或被视为变相治愈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23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终结艾滋病之路》报告指出,终结艾滋病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那就是政治承诺和资金投入,也就是说要让所有感染者获得药物治疗。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和根除感染者体内的HIV,但是可以抑制病毒,也能保持一定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目前,业界对于艾滋病的治愈和治疗理念已逐渐趋于融合,如果长效治疗也可以实现长期控制,使病毒不复制、不传染,或许将被视为一种变相的治愈方式。

(记者 汪丹)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 朱丹红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