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释放哪些“新”信号?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1-13 19:32

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力度!

近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一则通知,引发各界关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好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示范引领作用”,这是整个通知的主旨。

具体来说,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及其所属垂直管理机构、派出机构等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配备更新各类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应当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健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近40%。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车全球化步伐加快、影响力日增,在国际舞台上正稳步走向“C位”。

比如,国产新能源汽车蔚来已连续两年成为进博会官方指定用车品牌,代表中国智能制造亮相国际舞台,为全球贵宾提供高规格、高品质的“零碳出行”服务。

在这种背景中,各部门、各单位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力度,将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持续“受宠”,带动更多人青睐国产新能源汽车。

再比如,降低公务出行成本,助力新能源公务用车在各地逐渐“遍地开花”。

通知除了提出“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备车辆”,还提出,“其中,配备新能源轿车的,价格不超过18万元。”明确了具体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落实。

近日,广东省新能源公务用车“统采分签”项目交车仪式在广州举办。此次“统采分签”项目由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广东省257家行政事业单位参与。

简单分类可知,此次采购共涉及5家车企,分别是广汽传祺、广汽昊铂、一汽大众、问界、雷达;涵盖车型则包括轿车、SUV、商务车、皮卡等。同时,此次采购的新能源汽车价位,均为18万元以内。

据介绍,在相关项目带动下,广东省公务用车更新配备新能源汽车比例超60%,且连续3年保持增长,“新能源公务用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2022年以来,广东已购置新能源公务用车627辆,节约车辆采购成本约1800万元。

可以确定,这种采购模式,不仅可推动绿色公务出行,促进机关降本增效,还将激发更多的地方在新能源公务用车上迈出更大步伐。

“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还能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绿色出行的时代新风尚。

通知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单位采购新能源汽车的统筹管理,除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特殊和无适配车型等情况外,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比例应当达到《“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明确的“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目标要求,以后按规定逐步提高。

“推动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这是《“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刚性要求。

通知与规划“隔空”呼应,体现了政策措施的有机衔接,不仅彰显了相关部门降耗增效的决心,还能动员社会大众加入节约能源资源的行列中。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阿塞拜疆召开,相关人士提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和韧性,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绿色产品和低碳技术。

有个细节,在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纷纷亮相,国产品牌引人注目,这同样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绿色出行“续航”,为美好生活“充电”。随着一系列制度安排精准发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让新发展理念更具象可感,让美好生活更生动可及。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朱小乔   主编:马京川      审核: 何祥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