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聂司令替我的家乡打鬼子 我也想去司令的家乡看看
2024-11-04 11:08
▲田华、苏凡夫妇在聂帅诞辰100周年演出现场
▲田华表演节目
□刘辉
九月末的北京,秋高气爽,硕果飘香。天安门城楼上红旗招展,广场上巨型花篮矗立在中央,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全国人民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5周年的日子。
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九十六岁高龄的田华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一身戎装更显风采依旧。这位和蔼可亲、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与江津有着很深厚的情结。
1
“天花”改成了“田华”
2023年5月8日,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在重庆市江津区举行,田华担任特别形象大使。其间,第二次采访田华的笔者与老人有过多次交流。说到江津,老艺术家滔滔不绝,满含深情。
1928年8月,田华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她便没了母亲,父亲含辛茹苦把她和兄弟姐妹拉扯长大。田华本名叫刘天花,父母希望她能躲过夺走了许多人生命的天花病毒,健康成长,因此取此名以求吉祥。
1940年,八路军来到田华的家乡。年仅12岁的她,看到八路军为了保卫家乡和乡亲,不怕流血牺牲,于是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加入八路军。在父亲的支持下,小田华最终加入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的抗敌剧社,成为儿童舞蹈队的一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当时,剧社的人都叫她“天花”,听起来十分别扭,于是有人建议她改名。改什么好呢?剧社负责人想了想,根据谐音帮她改成了“田华”,这个名字她一直使用,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八路军抗敌剧社常常会深入村庄、地头开展抗日演出,但这样的演出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剧社的10多位演员就是这样英勇牺牲在演出的路上。小田华却从不畏惧,上级交给的演出任务,她都能出色完成。经过几年锻炼,田华具备了一名演员和一名战士的基本素质。
说起最初认识聂荣臻司令员的场景,田华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1941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田华和剧社小伙伴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向聂司令员和首长们拜年。小演员们舞着霸王鞭、唱着儿歌,聂司令连声说:“谢谢你们,大家新年好!”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聂司令十分高兴,听说孩子们还没有吃早饭,便立即让炊事班给大家煮来一大盆饺子。看见有难得一见的饺子吃,孩子们兴奋得跳了起来,大家一拥而上,眨眼工夫就把一大盆饺子吃了个精光。
看见孩子们吃饺子的场景,如同父亲一样的聂荣臻心里一阵酸楚,禁不住流下了热泪。聂司令坐在那里很久没有说话,突然抬起头,感慨地对孩子们说,战争真是太残酷了,你们这个年龄正是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的时候,可是时局把你们卷进战火里,让你们受这样的苦。停顿了一下,聂司令又坚定地说:“不过,我们今天吃苦是为了明天老百姓不吃苦,再苦我们也要咬牙坚持住!”剧社的小战士们受到莫大鼓舞,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后来,田华在与和蔼可亲的聂司令交往中,知道了司令的故乡在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聂司令告诉她,他的家乡有一条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江上帆影点点,船工号子让人感动。家乡出产鹅蛋柑,很甜很好吃,还有米花糖,咬起来酥脆香甜。田华好生羡慕,多次对剧社的战友说:“聂司令替我的家乡打鬼子,我也想去司令的家乡看看。”
当年的她,好希望战争早点结束,然后自己便能去遥远的江津,吃香甜的鹅蛋柑和米花糖。
2
她把帅乡当成第二故乡
1999年11月19日,是聂荣臻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日子。江津的大街小巷彩旗飘舞,欢歌阵阵,140多万帅乡儿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聂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已逾古稀的田华携老伴苏凡,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江津。此时的田华,虽满头银发,但一点也看不出是七十岁的老人。她容光焕发,满面含笑,对江津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感兴趣。
当时的笔者作为报社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老艺术家。那个年代,正是大腕明星走穴最盛的时候,田老从不参加走穴演出,丝毫没有大腕明星的派头,像极了隔壁家的老奶奶。她十分配合采访,几乎有问必答。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激动,那么亲切。
田老告诉我,为了这次纪念活动,她和爱人特地提前几天来到江津,专程去看了心心念念的聂帅老家——吴滩镇石院子,还逛了逛江津美丽的滨江公园,当然更重要的是参观刚落成的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在陈列馆大厅中央,看到聂帅的汉白玉坐像,面容还是那样慈祥、亲切,田老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满含深情地说:“聂帅,我终于来您家乡了,我来看您,我好想念您!”
田老告诉我,她经常会想起可敬的聂帅,总会想起在晋察冀军区和聂帅在一起的情景。1942年1月的一天,晋察冀军区开完干部大会,有的干部提出想看《日出》。抗敌剧社人手少、条件差,没有排过这样的大型话剧,聂司令当即表态:“给你们剧社三天时间排练。”为了完成聂司令下达的任务,剧社演员们没日没夜地排练,三天后得以成功演出,给了军民极大的鼓舞。至今回想起来,田老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深秋的季节,正是橘黄橙绿之时。我问田老品尝过江津鹅蛋柑吗,她高兴地说:“已经吃了鹅蛋柑和米花糖了,真的很好吃,只可惜自己没有早点来品尝呢!”
聂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晚会的头一天,我看见田华和老伴苏凡在精心准备一件道具,只见他们找来一截比拇指略粗的竹竿,缠上五颜六色的彩带,两端各系两个小铜铃。夫妇俩戴着老花镜,做得特别仔细,特别认真。苏凡曾是部队舞美队的队长,也是舞台设计制作者,这位大名鼎鼎的专业人员做这样一个小道具,竟还心甘情愿打下手,让我感到几分好奇。田老告诉我:“我们做的是霸王鞭,我要给聂帅再舞一次霸王鞭,他最喜欢看了。”两位老艺术家对聂帅用情至深,让人十分佩服。
田老感慨时间过得太快:“想想当时在晋察冀军区演出,我才十三四岁,一晃几十年光阴就过去了。”田华还透露,多年来,她和爱人常去看望聂帅和其夫人张瑞华,两家人毫无拘束,一边吃西瓜一边唠嗑,气氛十分融洽。
在纪念聂帅诞辰一百周年文艺演出舞台上,田华面对数万观众,动情地说:“聂帅把我的家乡晋察冀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把聂帅家乡江津作为第二故乡,我今天还要给他舞一次霸王鞭,我永远记得聂司令!”说完,就用自制的道具打起霸王鞭来,步态还是那样矫健,身手还是那样灵活,仿佛回到了1941年大年初一的那天早上。
3
还想品尝江津鹅蛋柑和米花糖
时间转眼来到了2023年5月。
江津区政府和重庆市文旅委、市文联、重庆市电影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这是我国首个专注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聚焦影视工业全流程幕后英雄的影视工业盛典。这样的活动,找谁来担当形象大使呢?有人提到了田华,大家都感到心里没底,能不能请得动,谁也没有把握。
此时,老艺术家田华已95岁高龄,把一生都奉献给演艺事业的她,成功塑造了电影《白毛女》喜儿等银幕形象,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新中国电影画廊带来经典形象。后来又在《党的女儿》中饰演李玉梅,参演《花好月圆》《江山多娇》《白求恩大夫》等数十部影片,赢得电影界高度评价。2005年,她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10年又获得“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能否请得出山?
电影周组委会负责人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试着给田华老师打了电话,没想到电话这端还未说完,快人快语的田老听说是聂帅家乡的事,马上就爽快答应了。她说:“聂帅的家乡就是我的家乡,能为老帅家乡出一点力,我感到心情舒畅!”
从业84年来,田华塑造了大批鲜活的革命人物,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为一代又一代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她多次说:“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不能用观众对英雄人物的喜欢,去为自己谋利益。”事实上,晚年的田老家庭状况并不好,一家人居然有4个患上了癌症,分别是爱人苏凡、三儿子、三儿媳和二儿媳,医疗负担特别重。一家保健品公司曾找到她,希望她做产品代言,支付200万元报酬,但田老选择了拒绝。
不过各种社会公益类的活动,田老又答应得十分爽快。她说,影视工业周很有意义,一部好的影片离不开幕后英雄的默默付出。她深情回顾了自己从影以来,幕后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她还勉励影视工作者,一定要用心用情,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当然,话题最后还是回到了江津,田老的兴奋溢于言表,她说:“希望还能来江津走走看看,还能去品尝江津的鹅蛋柑和米花糖。”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作协主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