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全会精神 市级部门负责人话落实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周尤 唐琴

2024-09-15 06:57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对我市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改革成果,加快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作出全面部署,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9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改革办主任,市委新闻发言人刘尚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新闻发言人阚吉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喻显镔;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奎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了进一步解读和阐释。

经济体制改革

全市工业总产值到2027年迈上4万亿台阶

王志杰:到202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

全会从“聚力打造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性成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活力”和“聚力打造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标志性成果,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个部分部署了七个方面改革: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各类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巩固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性成果,推动园区开发区运营公司市场化转型,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覆盖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打造内陆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高地,完善支持民间投资机制,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出台重庆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构建覆盖5类主体信用评价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新体系。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修订重庆市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完善企业退出制度,建立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完善规范不当招商引资行为长效机制。

完善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机制,健全联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制,健全“疆电入渝”“疆算入渝”等合作机制,完善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健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完善国家战略腹地重大任务承接机制。

完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健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机制,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建立未来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政策;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体制,健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完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机制,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财政预算改革,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更多运用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

健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体制机制,完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品牌领军企业引育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城乡融合

到202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76%

高健: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是全会提出的聚力打造的12个标志性成果之一,到202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76%。未来,重庆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着力健全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机制。重庆将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为牵引,加快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健全“小县大城”发展模式,完善山区库区“一县一策”高质量发展政策;深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主城都市区优质资源赋能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深入推进“强镇带村”,探索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能改革。

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机制。重庆将统筹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和“四进三回”行动,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畅通城市人才加入乡村通道,健全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机制,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构建农村资源资产价格发现、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着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赋予居住证更多功能;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城市治理

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李春奎:全会对聚力打造建立智慧高效城市治理体系标志性成果,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做了专门部署安排。下一步,重庆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建成贯通实战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方面,重庆将打造好1个智能中枢,通过构建算力存储“一朵云”、通信传输“一张网”、数据要素“一组库”和数字资源“一本账”“四个一”机制,搭建起符合超大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智能中枢;另一方面,重庆要抓好三级中心“三项能力”——城市运行智能监测预警能力、高效协同闭环处置能力、数字化履职支撑能力。

构建“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重庆将构建市与区县高效联动管理体制,建立平时线上线下值守、急时分级联席指挥、战时提级调度制度,尽快形成“大综合一体化”的四梁八柱。同时,重庆还将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规划建设治理关键领域,优化实施国土空间治理规划“一张图”,迭代“多规合一”规划图层,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深化停车综合治理改革。

完善韧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重庆将推行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完善风险预警闭环管控机制;强化综合治理,构建燃气管网、地下管线、桥梁隧道等数字孪生系统;健全智能联合调度机制,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防控联动和应急应战一体化保障体系。

创新驱动

推动重庆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明炬: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支撑,是重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资源核心动力。

为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推动重庆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重庆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在加快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体系方面,全市科技系统将健全战略科技力量引育机制,采取“项目+团队+平台”引进模式,积极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同时,加快建设四大重庆实验室,以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牵引配置创新资源,发挥重大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在加快完善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方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构建“双倍增”行动持续促进机制,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推动孕育科创板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市场主体。

在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方面,将紧扣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创造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产出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加快营造“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方面,将聚力打造科产融合的孵化培育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加快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地。

生态环境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喻显镔: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重庆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持续兑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政治承诺。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全会部署了全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坚持高水平保护,完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实施意见》体现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改革,不断强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制度约束和法治保障。

其次是坚持高效能治理,打造全市域整体大美支撑体系。《实施意见》坚持系统思维、全域统筹,提升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第三个方面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意见》将绿色低碳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针对市场化配置资源环境要素,完善“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这些改革,加快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

对外开放

突出放大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成效应

高健:全会对聚力打造完善内陆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标志性成果,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作出了具体部署,下一步,重庆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突出放大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成效应。

加快建设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重庆将打造以“五型”枢纽为引领的高能级枢纽,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国际航空枢纽高效联动体系,出台重庆市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方案;完善“铁公水空管邮数”运输体系,健全江海直达运输机制,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统筹全市港口集群化运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新模式,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加快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

探索陆海并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重庆将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探索铁海联运货物全程保险“一单到底”;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开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创新试点,实施自贸试验区领航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推进高能级开放平台示范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推动高新区、经开区、枢纽港产业园等探索按国际规则高水平开放,完善中国、老挝、泰国“三国三园”合作机制。

打造支撑“双循环”的国际经贸合作中心。重庆将完善外贸发展促进机制,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机制,制定外商投资重庆产业图谱,创新市场化招商模式;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优化“渝企出海”服务制度,创新升级“渝车出海”行动计划,建立境外投资多元化服务平台和服务联盟。

党的建设

全市180多万党员是改革坚实基础

阚吉林:全会提出以党建促改革、以改革强党建,全面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组织部门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首先是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方面的改革。我们将把学习培训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明年3月底前将完成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建立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丰富转化促学平台,促进党员干部模块化梳理、系统性学习,不断迭代知识体系、价值判断、工作模块,增强改革攻坚的动力活力。

其次是聚焦选贤任能、锻造骨干,抓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庆将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关键是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好建强,更好地调动全市上下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是聚焦强基固本、筑牢堡垒,抓好基层党建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全市现有基层党组织9万多个、党员180多万名,把这支力量建强了用好了,改革发展事业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将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完善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推进机制,健全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机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机制、党建引领“两企三新”发展机制,特别是聚焦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迭代升级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全市域建强、全领域过硬。

全面深化改革

5张清单推进改革落地见效

刘尚进:为了支撑《实施意见》落地,重庆主要通过编制5张清单,项目化、事项化推进改革落地见效。

一是集成式标志性重大改革项目清单。主要突出系统集成、打好改革“组合拳”,谋划提出重大改革项目31项,以抓标志性支撑性重大改革项目突破带动改革全局。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锻长板改革项目清单。主要是围绕基础条件较好、重庆比较优势明显,能够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的改革事项,谋划提出16项锻长板的改革项目,尽快放大重庆比较优势,努力打造一批在西部乃至全国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项目。

三是针对问题补短板实现全国进位改革项目清单。主要是针对目前在全国排位靠后的体制机制短板弱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堵点,谋划提出16项改革项目,希望通过攻坚突破,实现全国进位。

四是近期拟出台惠民强企政策清单。为了让企业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获得感,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梳理提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等近期拟出台的政策29项,让企业和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红利。

五是改革核心绩效指标清单。为了量化各项任务推进情况,对应《实施意见》12个方面改革任务,研究提出35项改革核心绩效指标。

在《实施意见》实施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改革统筹调度机制。通过改革报表动态晾晒改革成效,加大改革督察问效力度,及时发现总结典型案例,强化赛马比拼、创新激励,多管齐下抓好改革落实,努力推出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数读>>>

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台阶

到202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

城镇化率76%

到202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76%

数字化城市“三项能力”

重庆要抓好三级中心“三项能力”——城市运行智能监测预警能力、高效协同闭环处置能力、数字化履职支撑能力

水质连续7年保持II类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II类,持续兑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政治承诺

180多万名党员

全市现有基层党组织9万多个、党员180多万名,把这支力量建强了用好了,改革发展事业就有了坚实基础

编制5张清单

为了支撑《实施意见》落地,重庆主要通过编制5张清单,项目化、事项化推进改革落地见效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朱小乔   主编:商宇      审核: 康延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