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的世界版图④·非洲篇|从南非到重庆 我的跨越山海之旅——一块铬矿的自述
2024-08-23 06:45
非洲
陆海新通道挖掘外贸“潜力股”
▶主要贸易国家:埃及、南非、喀麦隆等。
▶主要货物:汽摩产品、机电产品、矿石等。
▶主要运输方式:铁海联运,以钦州港出海为主。
▶主要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至非洲后,加速了我国同非洲的经贸往来,2023年中非贸易额2821亿美元,达到历史峰值。之前,重庆与非洲经贸往来较少,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重庆挖掘出了一个外贸的“潜力股”。
此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7月19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我和我的铬矿家族在集装箱中,搭乘着海铁联运班列,抵达重庆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
我叫小铬,来自南非,是铬矿家族的一员。20多天前,在南非的阳光下,我还静静躺在矿山的怀抱中。一天,我被工人师傅们从深邃的地底挖出,开始了我的跨越山海之旅。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国西南部的城市——重庆。
不同于以往的江海联运路线,这次我有幸成为了陆海新通道上的一名“乘客”。可是说实话,当踏上旅程的那一刻,我内心依旧十分忐忑,我不确定这趟未知的旅程究竟将面临什么?会不会很折腾,很辛苦?
快捷之旅
从“乘风破浪”到“一路疾驰”
说起铬矿,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我们其实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是生产不锈钢和部分特种合金钢的必要原料。比如家里的不锈钢锅碗瓢盆、不锈钢刀叉勺、不锈钢水龙头、不锈钢门窗、不锈钢护栏等不锈钢制品里面都有铬矿。
我们铬矿家族在全球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超过120亿吨,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芬兰、土耳其等国。其中我的家乡南非资源量最大,为55亿吨,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一半。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铬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中国铬矿资源相对匮乏且开采成本较高,因此大量铬矿需要进口。2023年,中国铬矿进口总量为1833.26万吨,其中自南非进口1491.81万吨,占比最多。
就这样,我们一批接着一批的铬矿兄弟姐妹,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但曾经,这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
在出发前,我就听老一辈们说起,过去,我们从南非到重庆,一直采用江海联运方式,由海船运输到上海港,然后转到江船上,通过长江输运至果园港,行程远、时间长、成本高且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旅途的辛劳,不仅让我们遭了老罪,也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企业加速发展和产业集群提速建设的迫切需求。
我们的旅程如何才能更高效、更快捷?陆海新通道让这一困局有了“解”。
我听说,陆海新通道可是一条“神奇”的通道。通过这一通道,重庆与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
这次,我也亲自体验了一番。
20多天前,我被装载上了一艘巨大的货轮,穿越波涛汹涌的海洋,来到了广西的钦州港。这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钦州港高效的装卸流程让我没有等待太久,就被迅速转移到了铁路上。
接下来,我乘坐着火车,沿着陆海新通道的铁轨,一路向前疾驰。这条通道,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穿越崇山峻岭,连接着中国的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更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在火车上,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稳与快速。
经过短短几天的旅程,我就抵达了目的地——重庆果园港。这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又一个重要枢纽,也是我此行的终点站。
在果园港,我被迅速卸货,并交付给了等待已久的买家。从南非到重庆,整个旅程比之前的传统运输快了20天。
破冰之旅
见证“检验监管优化模式”
我的旅程,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深刻见证——重庆在全国率先落地“海铁联运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模式”试点的非凡历程。
起初,我对这次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忐忑。传统上,进口铬矿的检验监管流程繁琐复杂,抵达中国口岸后,得先进行堆存、短驳、掏装箱等环节,等检验通过后,再装箱运输至重庆。中间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耗时耗力。
然而,因为重庆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实施了“海铁联运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模式”,我并没有经过这些折腾。
据说,去年7月,重庆海关收到了来自企业和地方的诉求,希望能够让我们“一箱直通”,在目的地口岸进行检验,从而减少运输时间,省去中间环节成本支出,为企业降本增效。
可是,我们作为法定检验矿,以原箱运输至目的地检验,实属不易。因此,这项政策的落地并非一帆风顺。
在试点筹备初期,海关、铁路、港口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新模式的顺利实施。有时,为了一个细节的讨论,他们会争得面红耳赤。
最终,重庆海关经过多方磋商,以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在强化战略性资源支撑中的重大作用为背景,进行多层级多维度风险评估、企业评估、商品评估,以及规划检验监管流程等,并不间断与海关总署沟通。去年8月,重庆海关向海关总署上报了关于申请开展进口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试点工作的函。
不到一个月时间,海关总署商品检验司复函,同意重庆海关对重庆卓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一企一策”,在全国率先开展进口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试点。
随着试点的深入推进,“先放后检”、“直提直装”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得以落地实施。这些措施不仅大大缩短了我的通关时间,还为企业每标箱节约1700多元的中转查验掏装箱成本。
年初,经海关总署同意,重庆进口集装箱铬矿检验监管优化试点范围得以扩大。目前,重庆已有四家公司实行了铬矿检验监管优化试点。从此,更多的铬矿兄弟借助着这条“便捷通道”走出南非,来到重庆。
红利之旅
见证陆海新通道运费扣减
作为亲历者,我不仅见证了高效、便捷,更看到陆海新通道“境内铁路运费扣减”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温暖与关怀。
对于像我这样的进口货物来说,运输成本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重庆海关推出了全国首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政策,为我们进入中国扫清障碍。
据说,重庆海关的工作人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仅要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去年10月12日,第二批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口的铬矿抵达果园港。重庆港海关核对企业申报要素后,确定将8.74万元境内铁路运费不计入货物完税价格,这标志着由重庆海关创新推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创新举措正式落地。
对此,迎接我们铬矿兄弟的卓越公司贸易二部部长张熙十分高兴。他说,以前的完税价格中包含了货物本身价格、全程运费、保险费和其他杂费,得益于新举措落地,仅这票货物他们就享受到11362元税款减征,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我还听重庆海关的相关负责人说,像我们铬矿这类大宗商品,单位价值低,运费占成本的比例高,这项举措针对性强,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非常明显。
不仅我们铬矿享受这项待遇。今年3月,经海关总署同意,重庆海关海铁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试点矿产品,还从我们铬矿扩大到同样来自南非的锂矿。
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叠加下,我的矿产兄弟们进入中国大开方便之门。作为大宗商品之一,我们见证了陆海新通道为重庆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陆海新通道所搭建的“桥梁”不仅能为中非两地带来更多的经贸往来,更能成为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重庆正加速向非洲寻求“机遇”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杨骏
7月18日,10名川渝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北非摩洛哥,寻找对接商机。这次考察活动,是由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摩洛哥)重庆代表处组织,重点了解摩洛哥的文旅、城建等领域的投资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13亿元,总体体量并不算大。但是,当下重庆外贸下行压力大,重庆不仅要保证东盟、欧美等地区的贸易“存量”,也应开拓市场“增量”,非洲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不断完善,其路线已能覆盖非洲主要港口,增进贸易,未来可期。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出口非洲主要货物为笔电、汽车、摩托车、手机等,进口则主要为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这也意味着,重庆与非洲的经贸往来,未来是可以实现“双向奔赴”的。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先行一步了。
比如,中冶建工、中冶赛迪等在渝央企很早就在非洲有所布局。其中,中冶建工参加了阿尔及利亚援建项目,不少重庆人也前往当地从事援建工作。再如在南非,重庆企业家组成的南非重庆总商会,涉及饮食、文化、花木、物流、肉类等多个经营领域。
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未在非洲布局,却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像上述10名川渝企业家组团考察摩洛哥就是一个案例。
“我们的产品在东盟、拉美等国家都卖得很好,现在也想去非洲闯闯。”重庆艾德旺斯总经理郑力说,他们的产品主要是小型柴油发动机,非洲对公司而言是一个没有开拓的市场。后续,他们就打算前往非洲考察,寻求合作伙伴,将产品带到非洲。
截至今年六月底,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通过“直通”模式累计进口铬矿超10000吨、货值超2200万元,进口锂矿2500余吨、货值约1600万元。
自2023年10月,陆海新通道海铁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举措实施以来,截至今年六月底,累计为企业扣减境内段铁路运费1763.3万元,降低企业进口运费税款约60%,惠及企业94家。
三轮摩托车:
由重庆企业生产的三轮摩托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小型运载工具,具备性能稳定、皮实耐用、功能实用、环境适应性强、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等优势,目前已远销非洲等地,深受海外市场欢迎。
手机:
目前,全球每20台手机就有一台“渝北造”,渝北区在电子产业方面紧抓OPPO、传音两大链主企业。“重庆造”手机也成为出口到非洲的主要产品。今年上半年,重庆手机出口增速均高出全国同类商品整体水平,同比增长35.8%。
铬矿:
铬矿是生产不锈钢和部分特种合金钢的必要原料。我国铬矿资源相对匮乏且开采成本较高,因此大量铬矿需要进口。2023年,中国铬矿进口总量为1833.26万吨,其中自南非进口1491.81万吨,占比最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