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井水不犯河水”照进现实,网友:老祖宗没骗我们

齐鲁壹点

2024-06-28 07:22

近日,一段拍摄于某地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视频中展示了一场大雨过后,路面浑浊积水与清澈井水形成鲜明对比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奇特现象。这一景象不仅让网友惊叹不已,还引发了关于大自然过滤能力。

“井水不犯河水”现象真的存在

近日,贵州某地大雨过后,网友拍下神奇一幕:路面上积水浑浊,但井里水却很清澈。

视频中,网友拍摄的画面显示,暴雨后的路面积水浑浊不堪,但路边的井水却保持着异常的清澈。这一现象令人惊叹,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真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啊!”也有网友感叹:“古人诚不欺我,‘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原来真的存在!”

专家解释“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因

对于这一奇特现象,地质专家表示,井水之所以能保持清澈,是因为地下水在流经土壤和岩层时,经过了天然的多重过滤。这些过滤层就像是大自然的净水器,将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过滤掉,使得井水保持清澈。而地表的积水则因为接触到各种杂质,如泥土、垃圾、树叶等,容易变得浑浊。

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过滤能力,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井水作为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其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井水不犯河水”的视频不仅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井水能保持清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水的自然过滤作用:地下水在渗透到地下的过程中,会经过不同层次的土壤、砂石等地下材料。这些材料中的微小孔隙和表面吸附作用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泥沙、杂质和部分污染物,使水变得相对清澈。

2. 井水的来源:井水通常来源于地下水层,当挖井达到含有地下水的水承层时,井内的水位会上升。这些水在到达井内之前已经经过了地下的自然过滤,因此较为清澈。

3. 井水的使用习惯:人们通常使用井上部的水,由于水从井的四周渗出来,其中的一些杂质会慢慢地沉淀到井底。因此,人们在使用井水时,主要取用的是相对清澈的上部水。

4. 人工过滤和处理:虽然自然过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通过人工过滤和处理来进一步提高井水的清澈度和安全性。例如,使用井水过滤器,通过预处理、活性炭过滤、纳滤或超滤、紫外线消毒和后处理等步骤,去除井水中的杂质、颗粒物、细菌和病毒等物质。

5. 井口的防护措施:为了确保井水的清澈度和安全性,人们通常会在井口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如井盖、井架等,以防止地表污水、杂物和动物掉入井内,影响水质。

6. 定期的检测和清理:定期对井水进行检测和清理也是保持井水清澈的重要手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确保井水符合生活饮用的标准。

井水能保持清澈主要得益于地下水的自然过滤作用、井水的来源和使用习惯、人工过滤和处理以及井口的防护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共同确保了井水的清澈度和安全性,使其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

“井水不犯河水”成语出自于安徽宣城市旌德县朱旺村

朱旺村位于安徽宣城市旌德县的蔡家桥镇,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徽州古村,到这儿的游客多是为了一睹村里“井水不犯河水”的奇特景观。

所谓“井水不犯河水”,是源于朱旺村内的“九井十三桥”。一条朱溪河穿村而过,河上有青石搭成的石桥十三座,河中和边缘建有九口水井,故名为“九井十三桥”。神奇的是,每当雨季来临时,朱溪河水位上涨,河流湍急而浑浊,但井中水却能纹丝不动、清澈见底,形成井水与河水各自独立、互不相犯的奇特景观。据传,成语“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正是出自朱旺村。

(综合海外网、云南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羊城派等)

原标题:热闻|大雨过后网友拍下神奇一幕,“井水不犯河水”照进现实!网友:老祖宗没骗我们

编辑: 代修凤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