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戴手套铲除福寿螺感染寄生虫 医生提醒:尽量不要触碰

钱江晚报

2024-06-14 09:48

每年4月下旬开始,很多地方的河道坡岸及水生植物上出现福寿螺卵与福寿螺。最近,有人因为清理福寿螺卵出现发热感染,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建议,清除福寿螺及卵时最好戴手套。

老两口突然蹊跷发热、腹泻

平时身体不错的丁大妈(化名) ,突然出现严重腹泻但没有发热腹痛,之后老伴也出现类似症状。夫妻二人在当地医院就诊,用了很多止泻药、消炎药都不见好转,经引荐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血常规发现两人白细胞非常高,电解质也出现紊乱,还出现了严重的低钾等,入院后大便的相关检查都是阴性,蹊跷的是,经抗感染、止泻、补液等治疗夫妻仍腹泻难止。

潘红英进行疑难病例查房发现,夫妻二人血常规里有项嗜酸性粒细胞非常高,尤其大伯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达25.88*109/L。专家们结合二人都有腹泻症状,且有共同的饮食特点,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但夫妻俩都否认有吃生或半生不熟食物的饮食习惯。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感染呢?医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端倪,老两口平时饲养动物,会经常去拎河水给动物洗刷,也曾在河边铲除福寿螺及卵,这个过程中都没戴手套。

医生根据传染途径来分析、推测,夫妇俩可能接触过程中没有注意手卫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导致了感染寄生虫。寄生虫抗体检查,两患者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都显示阳性,考虑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而这种寄生虫多藏与福寿螺内。 “可能手接触到福寿螺及卵或被其黏液溅到,没洗净就拿东西吃。还有一种情况,夫妇俩进食被污染的生(蔬)菜和生水,也有感染的可能。”

明确诊断后,医生给予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夫妻俩腹泻症状均很快好转后出院。

“这是小概率案例,但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以免病痛上身。”潘红英主任提醒道。

做这些清除时,最好戴手套

潘红英主任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为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人如果吃了生或半生不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转续宿主螺等的肉,或吃了被污染的蔬菜和生水,都有可能感染。随后会出现发热、乏力、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较重的神经系统病变,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有发热、头痛、 嗜睡、恶心呕吐、抽搐等,也有少部分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

“广州管圆线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的预防,主要是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或鱼类,不吃未经清洗的生菜、不喝生水等。”每年福寿螺繁殖产卵高峰期,很多地方的河道等部门养护人员以及热心市民,采用人工铲卵和捡拾福寿螺等多种方式,清除福寿螺卵与福寿螺,以阻止福寿螺蔓延。潘红英主任在此也建议,工作人员及市民在清除过程中最好戴橡胶手套,不用手直接触碰就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若没戴手套,处理完福寿螺及螺卵的手一定要洗净消毒。与此同时,提醒家长,福寿螺卵呈粉色,容易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并诱使他们触碰、把玩。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细菌和寄生虫的抵抗力也较差,更容易受到潜在健康风险。

编辑: 田韵沁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