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揭牌,我国麋鹿总数已超1.4万只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1-23 07:38

11月19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麋鹿保护研讨会暨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宣布了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鹿类动物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共邀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著名科学家与麋鹿保护青年研究者一起交流麋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成果,探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会议期间,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由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制作的《麋鹿四季》自然影片进行公开发布。

麋鹿保护 世界样板

我国已建立94个麋鹿迁地保护种群

“目前中心约有160只麋鹿,秋冬季,麋鹿的主要任务是进食,目的是储能过冬。”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加德说,这一阶段正好是母鹿的怀孕季,它们通过进食增加营养。12月初到明年2月初,大家还可以看到麋鹿脱角的景象,这是鹿科动物的重要特征。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依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成立,旨在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旗舰物种——麋鹿保护研究水平,统筹推进全国麋鹿等鹿类动物种群科学保护管理。

1985年,北京市在南海子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次实施了中英两国麋鹿重引进项目,制定并实施了麋鹿种群复壮、迁地建群、野化放归“三步走”战略,开展了繁育保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迁地建群、栖息地恢复、野外放归、遗传多样性评估等科技攻关,为麋鹿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全国麋鹿总数量达到1.4万余只;有26个省(市、区)等共建立麋鹿迁地保护点94处;在江苏大丰、盐城、湖北石首、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内蒙古大青山等6地成功实施野化放归建立起稳定的野外种群,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麋鹿从20世纪初野外灭绝到如今的野外种群的不断壮大,麋鹿的成功保护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样板示范。

国家平台 共建共享

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鹿类动物学术委员会成立

2023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依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设立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重点开展麋鹿繁育、科研、救护、宣传等工作,推动建设麋鹿种群监测平台、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生态保护教育平台、麋鹿遗传资源基因库等,不断提升麋鹿等鹿类动物科学保护水平,成为麋鹿等鹿类动物国内外科研创新、合作交流的世界级平台。

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鹿类动物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研究员担任,委员们来自国内外鹿类动物科研方面的优秀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是麋鹿等鹿类动物科研创新的高端智库。

学术委员会就《麋鹿保护行动方案(2024-2035)》进行了审议,以打造一流的团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成果、一流的监测体系、一流的科研体系、一流的自然教育体系为建设目标,理清了麋鹿保护和研究思路,规划了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发展蓝图。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动物学会、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以及麋鹿保护机构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就麋鹿种群建设、麋鹿栖息地监测、麋鹿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鹿类动物研究进行了研究成果交流。

面向未来,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将会同全国各保护区等一道,按照麋鹿及栖息地生态系统建设、麋鹿基因库建设、麋鹿种子群建设的部署,重点开展完善麋鹿野外保护网络、强化种质资源管理、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深化自然资源教育、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以前沿技术能力引领麋鹿保护研究,持续开展麋鹿保护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创造一批可落地、可应用转化的科研成果,为麋鹿种群保护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建设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进一步推动提升麋鹿等鹿类动物保护科技保障能力水平。

湿地万物 和谐共生

《麋鹿四季》自然影片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播放

《麋鹿四季》自然影片包括《鹿王争霸》《小麋鹿诞生》《秋日麋影》《欣欣向荣》《麋鹿四季》等五集,总时长120分钟,每集约25分钟。影片以四季更替为时间脉络,讲述了北京麋鹿苑中发生的麋鹿与湿地的自然故事,展示了湿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据白加德介绍,《麋鹿四季》影片拍摄历时8年。其间,《鹿王争霸》已于2018年在央视九套播出,《小麋鹿诞生》《鹿王争霸》两部影片分别讲述的是麋鹿春季产仔和夏季相亲恋爱的故事。2023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又拍摄了麋鹿冬季脱角生茸的过程和秋季集群生活与储能过冬的生活习性。

为传播中国麋鹿等野生动物保护的故事,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决定,将《麋鹿四季》自然影片通过协议授权方式,免费授权给有意传播的宣传媒体,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公益播放,授权期限为五年。

来源: 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  
编辑: 周传勇   主编: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