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第二水源”为城市解渴

经济日报

2024-06-30 08:21

通过两座下沉式再生水厂源源不断地补给,贵阳主城区干涸了近20年的贯城河主河道重新恢复了生机,实现揭“盖”、复涌。

近年来,贵阳从源头治理入手,布局建设49座再生水厂,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重点用于补充环境景观用水,同时部分再生水用于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领域,有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据了解,我国有关部门目前已在116个城市开展了再生水利用试点工作,再生水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既减少了污水排放,又有效增加了水源供给,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市再生水的日生产能力约8000万立方米,城市年再生水利用量约18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9%。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被联合国列为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喊渴”。因再生水具有生产成本可控、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不少缺水型城市将其作为重要的“第二水源”。相关数据显示: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后经收集处理,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必将进一步凸显,提升“第二水源”利用效率显得更为迫切。

一方面,要全力提升再生水供给能力。加大财政、税收等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适度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再生水厂等设施设备,支持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推动先进实用技术设备集成、示范和应用,提高再生水的供水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源头管控,规范水源选择,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再生水,确保水质安全达标;要加快建设完善城市再生水综合输配系统,提升“第二水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处理输送能力。

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再生水的应用场景,使其在工业冷却、城市景观绿化、市政杂用、河湖水系补充、生态湿地补水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符合各种水质标准的项目,更好满足用户对高品质再生水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其用于生产生活的比例。

此外,还要形成有利于再生水推广适应的市场机制。既要完善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再生水建设单位、运营单位的成本,提升再生水的竞争力;也要加快推进水价和用水权改革,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以经济举措激励调动更多人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

编辑: 邱春   审核: 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