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发力 綦江民生福祉上新→
2025-06-27 22:06
江苏的三甲医院在綦江开起“分院”;解决7200多个学位,彻底消除城区大班额,助力孩子们上“好”学;用好资源搞活红色文旅,通过文旅提振消费、带动增收……在綦江,这些不断上新的民生项目、持续涌现的发展良策,与当地人大和人大代表密不可分。
为丰富拓展代表联系群众新渠道,将代表专业特长与群众个性化、特色化需求精准对接,近年来,綦江区人大出台代表专业组管理办法,探索创新以专业组开展代表活动,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期盼,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突出“小型、专题、深入、实效”收集情况、思考问题、提出建议,引导代表为民发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力高质量发展。
4项专业建议 让险些停工的医疗中心顺利推进
“当前,建设方正在倒排工期施工,确保年底如期竣工。”6月26日,位于綦江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项目建设工地,医院建设方有关负责人说。
作为重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这所规划1000余张床位的医院,成为綦江老百姓关心关切的热点。然而,去年该项目因资金拨付等问题,一度推进困难甚至有停工风险。在市、区相关部门聚力统筹,当地人大助力下,该医院建设逐渐走上正轨。
“2022年落户綦江,经过一年多推进,2024年上半年,区人大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资金较大缺口、学科申报立项困难、医保基金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綦江区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联系该医院项目负责人邱国其介绍,当时医院资金按时拨付困难,施工方对此意见大,项目建设随时有停工的风险。
为全面助力重点项目建设,綦江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及专业组代表聚焦难点,走访调研项目牵头和建设单位、项目医院三方负责人,详细了解困难问题,围绕学科规划、管理运营、经费保障等,向区政府提出保证项目建设节点进度、加强工程监管等4项建议意见。此后,綦江区由区委书记、区长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工作会议24次。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建议。
2025年市人代会前夕,綦江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又组织4名专业组成员,先后深入到永川、北碚等地学习调研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形成涉扶持力度、政策清单等的2项具体建议,作为綦江代表团全团建议提交大会,得到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回复、办理。
“截至目前,我院已与区内26家医院合作搭建了全区一体化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与川渝黔40家医疗单位建立医疗联盟,和市内8个区县医院建立了心血管疾病专科联盟。”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院长杨刚说,当前医院新院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环境打造、搬迁方案制定等,以确保2026年初投入使用。
跟进教育热点难点 助推解决7200余个学位
“近几年,我们督促区政府解决了7200多个学位,彻底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綦江教育目前已解决‘有学上’的困难。下一步,是否可以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课题调研,通过引育名师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孩子们‘上好学’?”去年初,綦江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在审议全年工作要点及重点调研课题时,抛出一个问题。
随后,助推教育提质被列入该区人大常委会专项调研课题。在组建调研组时,区人大吸纳4位来自教育行业的人大代表成为专题调研组成员。2024年5月,代表们深入城区部分学校调研,掌握实情、广泛探讨、头脑风暴提出建议。“重点在高中,我区应积极与主城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开展合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区人大代表李华凤提出了她的建议。
随后,代表们又先后赴秀山中学、涪陵五中等学校考察,形成具体对策建议,提出依托现有小初高学校,采取联建联办等形式引进重庆甚至全国重点初中高中等5条具体建议。
在綦江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下,今年3月,重庆南开中学与綦江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由南开中学与綦江中学合作共建,通过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6个一体化联合发展,实现綦江中学初一至高三全链条优质成长,以点带面推动綦江区教育优质整体提升。
“这样的深度合作,让綦江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教育。推动教育扩优提质,是回应人民对优质教育期盼的重要措施。”綦江区人大代表、綦江中学党委书记杨秀鹏说。
深挖红色资源 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惠及更多人
綦江,是中央助力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重庆活动的重要节点。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群众增收?
“建议会同遵义市积极开展合作,形成遵-赤-綦‘红三角’,实现红色资源互联共享。”“将永城‘信仰之路’与安稳、石壕‘长征之路’整合,研发推介多样化研学旅行。”……2023年至2025年,綦江区人大代表廖中平、杨小容、刘稳等区人大代表相继提出15条代表建议,呼吁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搞“活”綦江红色文旅。
这引起了綦江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点工作。2023年9月起,綦江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专业组相关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聘请专家咨询等,积极开展史实调研,牵头组织起草有关决定(草案),并经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为公园旧址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人大跟踪监督之下,当地经过一年多努力,如期完成了石壕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桥、红军路、红军烈士墓及纪念馆、王良故居等保护展示项目。“保卫遵义会议”展示园、观音桥战斗遗址等重要项目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于近期完工。
“红色旅游的带动很明显,生意好的时候一次性接待近500人。”石壕镇石泉村村民黄腊秀依托旅游项目开了家小餐馆,年收入达20万元。当地肉牛养殖户杨康也成了受益者。“以前,我们的黄牛肉要拉到外面销售,现在直接卖给游客,一年能增收十几万元。”
截至今年1—5月,綦江全区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达21.6万人次,实现跨越式增长。
綦江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教科文卫专业组组长陈健说,当地由人大代表中的“专业人士”组建而成的代表专业小组还有很多,通过开展专业组代表活动,能更好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提升精准履职效能,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